因何原因致使在有合同的情况下两家船公司也拒绝提供舱位呢?原来是运费原因。
据知,RWC与达飞原定的是“每个集装箱美元,一共至少个集装箱,共计万美元。”但是,RWC指控达飞现在拒绝提供的原因是因为集运费涨价了,原本合同运费是万美元现在要增加到万美元,价格涨势着实让人吃惊。
自从年下半年开始,集装箱市场就开启了一飞冲天的趋势,各类指数稍微回落就说要“降温”,但直到今年,集运价依然维持高位。
年“一箱难求”是运输业最关键的重点,“箱愁”让国内外众多托运人愁得叫苦连天。
其实箱子是有的,只不过“有去无回”,都堆在国外港口,并且在需求强劲的情况下,造箱公司也提高了产能。目前市场上集装箱箱量足够,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发文表示“境外空箱回流不畅才是最终原因,空箱流转平衡被打破,并非是缺箱。”
并且全球最大造箱集团中集集团也发表了公告“年,全球经济增速复苏步入中期,全球商品贸易增速也将逐步正常化,预计集装箱销量将回归常态。”
柜子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舱荒来了”。
3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和年市场展望》中称,预计全球集装箱海运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班轮公司的现货市场运价预计上半年仍将维持高位。
过去两年疫情是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的“罪魁祸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劳动力短缺、港口拥堵、运力紧张,全球海运成本不断上涨。
今年又因为俄乌冲突的原因造成能源供应紧张,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的码头工人开始闹罢工;欧洲多处航线停运、临时改道、港口关闭等因素,加上全球制造业大国的我们疫情反复,致使出口情况暂缓,导致全球供应链更加恶化。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因此预计“海运费用的上涨将推高全球通胀。”
需求强劲,集运价今年依然会维持高位
运费的一涨再涨,最终还是托运人承担一切。
数据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截至3月18日.10,3月25日.90,相比下跌0.8;由于疫情反复,出口需求暂时放缓,其它航线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情况。虽然最近两个星期运价指数回落,但SCFI综合指数同比去年仍上涨逾75%,美东、美西线运价更是相比去年翻倍增长,涨幅分别高达%、%。
上海-洛杉矶航线运费骤降美元,目前54美元/FEU。
上海-纽约航线的即期汇率下跌美元,目前美元/FEU;
上海-鹿特丹航线的FAK费率下降美元,目前美元/FEU。
包括亚欧航线在内,波斯湾航线、澳新航线、南美航线等多个市场的运价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据查询,全球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WCI)下降了3.8%,跌至.23美元/FEU,是自年7月29日以来,WCI首次低于美元/FEU。
另外,东南亚航线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泰越航线运价指数环比上涨了72.2%,最近一周,新马航线运价指数环比上涨了9.8%。
供需失衡将把今年运费推向另一波高潮
说在前面,对于全球海运市场价格来说,年全年运价整体仍然会维持高位不变。
为什么呢?联合国已经给出了答案。“全球通胀!”
过去两年,疫情是全球经济首要战胜的一个难点,但是今年,因为俄乌冲突致使全球供应链再次恶化,未来还将会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加快通胀。
因为能源物价上涨,已经开始引发欧洲民众对食品和消费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恐慌囤货,各国工农阶级的罢工潮就是抗议对俄制裁后导致油价飙升。
运输方面,4月起多家国际集运公司将开始征收“燃油附加费”,亚洲集运公司上调“综合附加费”,燃油市场的紧张是导致集运价混乱不堪的直接因素。
俄罗斯掐断了供给,乌克兰也出不了口,欧洲需求开始急升,大到电力资源、天然气出口,小到面粉小麦,欧洲超市已经开始出现限购情况。
国际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占全球葵花籽油出口市场的52%。仅乌克兰就占欧盟进口精炼葵花油的35%~45%。欧洲植物油协会(Fediol)称,欧盟的粗葵花籽油库存预计将能维持4~6周,之后欧洲市场上的精炼/瓶装葵花籽油将出现短缺。
在北美市场,虽然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NielsRasmussen说,“最近的零售销售数据显示,北美消费者对远东进口的需求可能已经趋于平稳。”
但北美市场一样没有逃过通胀波及,截至2月,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2月CPI同比增7.9%,由于需求强劲,但供给跟不上,通胀已经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这只是截止到2月份的数据,3月的油价、能源、食品等都还没有统计,可能不止7.9%。
亚洲方面受影响较小,日本为0.5%,东盟国家1月的平均通胀率为2.9%,我国截至2月份全国居民CPI同比上涨0.9%。受到较大影响的就是新加坡和韩国了,新加坡CPI同比增长4.3%,韩国3.6%;
但尽管物价上涨了,需求却没有变。
作为世界出口大国,年伊始,我国外贸进出口就实现两位数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增长13.6%,进口增长12.9%,贸易顺差同比扩大。
看似全球一场大危机即将来临,但“危”的背后是“机”,俗话说,危机伴随商机。
全球供给是暂缓而不是停止,需求是不变的。以食物油作为例子来说,大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的小麦供应依赖于俄乌两国。
即便现在战争停止,乌克兰已经来不及播种,欧盟虽然鼓励其他地区开始种植种植向日葵和其他油籽,但依然弥补不了乌克兰葵花籽产量。
这样,各国就可能加大采购大豆、菜籽等油料或其他油脂。
据人民日报资讯,年我国油菜籽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预计产量达到万吨以上;到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2亿亩左右,产量达到万吨。
但是本月,疫情的反复打断了我们的步伐,现在国内几大主要港口或停运或放缓,致使全球供给暂缓。货物一时积压了,港口船舶等待时间增加,所以近期看到运费是回落的。
待港口正常运行后,货运需求将会出现暴增情况。而境外港口拥堵方面,美西因为罢工,大多美国进口商选择停靠在美东,致使美东港口更加拥堵,延误时间增长到%。
包括中欧班列、空运、公路等其它多种运输方式,据信息服务部公告显示,自全球通胀爆发以来,对下游生产制造业也带来了冲击。
比如中欧班列出现了运费上涨、运期延长、舱位难求的情况,虽然目前从阿拉山口出去到德国的线路基本已停止运行,但至俄罗斯、中亚的班次增多了。
现在大多外贸企业和运输公司表示进出口货物情况有所减少,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主要是俄罗斯受制裁后,通过中国中转过境的需求在增加,地缘问题缓和后,货运物流将会得到缓和。
数字化时代“甩柜、爆舱”都是可以避免的问题
甩柜、爆舱同样是令托运人头疼的因素。
开头的新闻也在提醒大家,即便有合同在,船公司依然会存在反悔情况。
此前为了应对缺箱情况,拼箱、凑箱已成常态。
即使预定到舱位,能否按时发货才是关键,跳港、缺箱、弃舱的情况不在少数,甩柜弃舱后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由此产生的滞留费、延误费等等。面临这些情况,最终“买单”的还是托运人,甚至外贸企业在面临仓库爆仓的问题会出现不得不停产的情况。
而且待我国疫情恢复正常后,港口、工厂、货流开始运转,全球运输成本或将迎来一轮上涨,对外贸企业而言,将面对市场多种困境和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或许是全球贸易的常态。
但是货主们也不必惊慌担心,由于新造船预计也要年交付,新船不多,港口的持续拥堵也会抵消20-30%的运力。
有些国家监管部门也针对全球各大船公司“或发起垄断及操纵运价”开始调查,虽然目前尚未调查出有集运公司违法行为,但或许这项调查会成为未来集运价的一个变数。
纵观贸易行业,从业者众,但数字化程度低。行业全流程碎片化严重,操作方式严重依赖人工。成本高、流程繁杂、文书填写易出错等是行业面临的痛点、难点。
在笔者看来,易畅数字推出的一站式数字贸易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科技手段,以集装箱为桥梁,自主研发系列SaaS管理系统,整合贸易链条上的各方资源,打破信息壁垒,重塑数字贸易商业模式,为全球数字贸易价值链发展提供带来易畅价值。
通过易畅数字平台有5大优势。
1、订舱服务:通过与各大合作联盟,提供全球五大航线舱位。
自持的0个智能集装箱能够满足用箱需求。
拥有的国内外+堆场覆盖广泛、保证回箱便捷。
优势运价:平台价格透明,不赚差价。
全程优质服务:订单预订成功后,会指定一名专业售后服务人员提供服务。
客户只需登录“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