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年以来,国内已开启了20次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有14次油价上调,只有3次油价下调,还有3次油价调整搁浅,每吨汽油价格涨幅超元!油价水涨船高,让跑货运的自有车主及物流公司叫苦不迭。进入10月,不仅油价连涨,还开始了限购,最近,很多加油站都贴上了限购公告,货车司机们面临着加油贵、加油难的双重难题。
有司机师傅表示:“我今天跑了三个加油站,第一个说限加块钱的,第二个排队近1公里。目前我正在第三个加油站排队,现在只能祈祷轮到我的时候尚有余油。”还有些供应紧缺的加油站更是限加元,“元的油,我的车根本跑不到下一个服务区。”司机师傅表示很无奈。
油价高、量少恐成趋势
据相关媒体报道,中石油、中海油等国营加油站表示“我们卖一升亏一升,现在柴油价格批零倒挂,我们实在是亏本加油,只能限制购买。”柴油价格批零倒挂,导致了加油站“亏本加油”。
究其背后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牵动国内油价上涨,据媒体报道,近日欧美地区迎来石油短缺的困局,英国千余个加油站无油可售,甚至在还出现了民众哄抢石油的情况;
另一方面,国内减碳和“双控”*策下,产量下降,而国内恰好处在运输业和农业旺季,加大了对柴油的需求量,供需不平衡,便加剧了柴油的紧张现状。
再者,不排除一些企业囤积居奇,趁机炒作柴油,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加油站想等柴油售价变高后,再将存货拿出来售卖,以此保证自己的利润,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油荒”的局面。
目前,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已破上调红线,未来油价恐继续呈上升趋势。有关业内人士推测:“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是年冬天以来的最高。若国际油价出现了阶段性的下行,可能会将我国柴油批发价带下去,但问题是,现在没有看到这样的趋势。目前来说,柴油批发价格是存在进一步推涨的可能性的。”
物流行业运价难涨,运营艰难
货运行业的共识是,燃油费用占运费成本的30%左右,燃油费的上涨必定带动整个运输成本的上涨。
成本暴增,运价不得不涨
行业资深人士测算:现油费已从百公里元增加到元,即多增加了90元成本,每公里油费增加了70%,需增加运费约21%才能平抑所增加的成本。在购车款、保险费和路费、油费及司机工资等固定成本下,集卡老板通过带货、返趟、压缩进提费、不开票收现金省税点或加私油等小套路,在此前油价便宜,车队或能保本。而今,在油价飞涨的现状下,集卡企业们已经扛不住了。
近日,厦门、深圳、上海、宁波等城市集卡运输协会陆续发布文件,由于油价上涨、国外港口拥堵、海运运力紧缺和缺箱等原因,建议各集运企业与客户友好协商,上涨运费,厦门建议以1元/公里的标准加收燃油附加费,上海指出需增加运费约21%才能平抑成本。
“价格战”导致物流企业运营艰难
10月上旬,伴随着油价飙升,一些物流公司迫于运营压力陆续发布了涨价函。然而,提价就能转移运营压力吗?提到运营现状,很多物流公司表示很无奈:一些物流企业宁可赔钱拉货也不涨价。
这是为什么呢?这又涉及到物流行业另一个运营问题:车多货少,物流企业议价能力弱。一些物流企业为了抢占客户,宁愿赔钱跑。这就让本就艰难的物流行业,陷入到严重的无序竞争当中。
有人算过一笔账:公司自有车队现在每跑一公里倒贴一块钱,但即使这样,也要“咬牙跑下去”。因为“如果我的车停了,可能赔的不只是一块钱,会赔更多。”
然而,物流行业如果跳不出“谁涨价谁没货”的怪圈,到最后,受伤的恐怕会是整个行业。
探讨:控费提效,“破冰”物流寒冬
从当前看,导致物流行业运营困境的导火索是燃油问题,在当下全球能源危机的大环境下,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那么,现在物流行业想要存活下去,迫在眉睫的是要尽快解决两个问题:怎样压缩运营成本?从哪里获取利润?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撑过这一轮物流寒冬。
低油耗、新能源物流车是好的方向吗?
面对油价、气价双双上涨,想要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使用更低油耗的运营车辆就显得尤为关键。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方针下,绿色物流正在稳步推进,9月13日工信部业释放出“提高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比例”的信号。但是,就目前来说,新能源货车虽然在*策上有着相当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续航里程较短、充电时间长、核载质量限制、换电成本较高,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充分等不容忽视的劣势。
另外,对于货车车主及物流公司来说,今年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已经消耗掉绝大多数的购车需求,车主及物流公司已经难以承受再次购置运营车辆的成本压力。所以说,更换低油耗、新能源物流车虽然是个好的方向,但可能让本就高企不下的运营成本雪上加霜。
运营优化,降本提效的唯一解
“开源节流与降本增效”一直是物流企业的必修课,只是这次的燃油危机,让降本提效的需求更加迫切。
总的来说,物流企业的成本分三大块:车辆使用成本、人员成本、仓储中转成本。在实际的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比如运输组织调度方面,相关数据显示,货运汽车平均实载率只有62.7%,不合理运输带来很大的运力资源的损耗;另外,物流各环节衔接差,导致物流运转效率低,说明在货物运输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仓库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使仓库有效利用效率难以提升,造成成本压力;还有一些物流企业没有从财务的角度对物流成本有一个全局的准确掌握,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无法做出明确的、全面的计算与分析,造成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同时造成较高的物流成本。
针对以上问题,只有进行全盘的运营优化,从管理中要效率,才能实现物流全程的“降本增效”找到新的利润源泉。
数字化物流管理,“高效”出“利润”
当物流运营中的每一个环节数字化,我们就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精确计算,全盘监控,找到每一个可以优化、提升的环节,将“高效”做到极致,从而找到新的利润源泉。
1.智能调度与决策,充分挖掘运力资源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运输行业提供了智慧化发展的基础,以及运营数据的反馈,从而为物流企业的运营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化的智能调度能够对车货资源进行集约化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实现智慧调度,最大限度挖掘运力潜能、消除空驶消耗,将运力效率提升到极致,实现物流运输的提质降本增效。
又比如,智能决策可借助大数据来预测哪个时段车流量少,通过对车流量少的时段施行分时段降费来激发企业自身的主动性,从而减少企业开支。从物流收费来讲,高速公路、海运都有高峰和低峰期,有旺季和淡季,*府可以分时段降费,从而激发物流企业自身的主动性减少开支。
2.充分对接、利用多样化运输方式
多式联运是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的运输结构优化的运输形态,多式联运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协调配合,达到最优运输组合、最低运输成本、最佳运输效果,是中长途运输的最有效方式。在数字化物流管理的帮助下,可为物流企业解决卡车经济运输半径过大、成本过高的问题。
3.依托大数据优化运输成本
在物流信息化的基础上,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运输业务成本的全盘核算,得到各部分开支的比例,从而能够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每一部分开销进行更合理的优化调整,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某些环节的开销,以降低总的物流成本。
即使没有当下的燃油危机,物流行业也应当意识到,物流数字化是当下最重要的转型任务。随着生产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两业融合”势在必行,物流行业如果不能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如何与生产制造业进行融合?物流业+制造业如何协同发展?所以,燃油危机或许可以看作是促使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警示,让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和契机。
本文由发布,助力传统物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帮助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税务合规,五流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