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外贸同比增长10.7%,从年三季度开始,我国外贸已经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成绩。
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突破5万亿和6万亿美元两大关口,创历史新高。在去年的高基数上,今年又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再加上当前疫情多点频发、国际环境突发因素超出预期,一季度,我国外贸依然实现了“开局稳”,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浙江一线调研:从一张运价表看成本之变
在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的背景下,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何以能做到“两位数”增长?面对原材料、运费上涨等压力,外贸企业如何降成本?*府、企业又是如何携手稳订单、稳生产?记者在外贸大省浙江进行了一线调研。
03:23在浙江宁波最大的外贸平台企业,与他们合作的外贸企业超过1万家。企业出口在去年增长40%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继续实现21%的增长。虽然增量喜人,但企业负责人应秀珍却紧紧地盯着手里两张航运价格表,盘算着成本。
宁波中基惠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应秀珍:运价是最大一块,来吞噬我们外贸制造业的利润。
同样为运费上涨忧心的,还有这家外贸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生产一件成衣,净利润约0.6美元,而海运费一旦分摊到每件衣服,利润至少减一半。
狮丹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帅:运费现在是涨到了4万美金,原来1万(美金)都不到。(涨价后)可能客人只给我们(每件)加了5分钱或者7分钱,吞噬了我们原先很多利润空间。
运费上涨,利润减少,这是很多外贸企业面临的难题。浙江省商务厅外贸处的负责人张晓雯,这几个月,几乎每周都要和外贸企业召开对接会,商量如何降成本。
浙江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副处长张晓雯:海运费应该说,还是一季度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也是吞噬企业利润非常大的一块。
张晓雯告诉记者,除了海运费上涨外,外贸企业还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等问题。围绕减负纾困,浙江今年从融资成本、信保费率、汇率避险、支付手续费、提升海铁联运能力等方面,打出*策组合拳,帮助企业降成本。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这批服装鞋帽正在装箱,将从宁波舟山港发往波兰、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货还没到达宁波,预放行、预配载等口岸码头手续就提前在线上完成了办理。
宁波海关所属大榭海关物流监管二科副科长胡峰:通过新搭建的联网系统,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批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出来的货物已经进入了义乌港,然后我们就可以对这批从义乌港出发,经宁波舟山港出口的货物进行自动匹配放行。
这个新搭建的联网系统,被称为“第六港区联网平台”,使得义乌的货物进入内陆港口义乌港,就等同进入宁波舟山港。
浙江双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章炎枫:货还没到宁波舟山港,手续就办好了。很快很方便,就相当于我们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这些商户和宁波舟山港实现了无缝衔接。
义乌海关监管二科四级主办杨津锋:给我们进出口的企业节省物流的成本和时间,预计节省时间在1天以上,成本大概每个集装箱元人民币以上。
对因运费上涨等因素暂时受困的外贸企业,浙江还要求金融机构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随着各项举措落地,浙江外贸企业降本成效逐步显现。仅信保保单下调费率,降费金额就达万元。
浙江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副处长张晓雯:适时做好*策储备和*策加力的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急难险重的问题。我们最终目的就是让外贸企业把成本降下去,利润提上来,让外贸企业有订单接、有钱赚。
重庆一线调研:挂图作战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不仅是东部沿海省份,记者在西部地区的重庆调研采访时了解到,从去年开始的缺芯、缺柜、缺工等三缺问题,以及运费、原材料、成本、汇率波动等四升问题加重了外贸企业负担。对此,当地*府和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02:24记者在走访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多家外贸企业时发现,受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眼下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正在艰难爬坡。这家生产发动机的企业采购负责人表示,他每天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