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船三井社长:全球物流市场动荡需要*府干预
桥本刚警告,全球物流市场目前受到延误、供应链中断和高昂集装箱运价的困扰,可能需要*府干预才能“恢复秩序”。
亚洲最大远洋航运公司之一的掌门人警告称,各个*府可能需要进行干预,以便让受到漫长延误、供应链中断和创纪录集装箱运价困扰的全球物流市场“恢复秩序”。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MitsuiOSKLins)社长桥本刚(TakshiHashimoto)表示,航运业此前误判了新冠疫情造成的失序会持续多久。商船三井是世界最大航运联盟之一海洋网联船务(OcanNtworkExprss)的一部分。
尽管一些航运公司在危机的最初冲击过去后曾预测,明年初将恢复正常,但三井最近将其预测延后至年底恢复正常。
对于是否需要加大*府干预以及这类干预可能采取的形式,航运业内部存在很大的意见差异。许多高管强烈反对这个构想,但桥本表示,情况的严重性意味着,可能需要某种形式的援助或协调来结束此轮航运危机。
“如果完全留给市场经济,让企业和个人竭尽全力为自己寻找最佳解决方案,那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动荡,局面将会失控。”他说。
桥本补充说,尽管尊重自由市场经济和竞争的精神至关重要,但与此同时,全球航运是各国经济所依赖的某种基础设施行业。
“我们需要为最终用户和客户提供非常稳定的服务,而归根结底,我们的业务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考虑一些安排。”他说。
桥本表示,将供应链恢复到之前的可靠性,然后加强它们,使其免受未来中断的打击——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各个*府之间、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
在美国,拜登*府已向美国对华贸易的主要门户——加州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施加压力,要求延长卡车装卸时间,以缓解船舶拥堵。
上周,这两个港口宣布,在与美国运输部(DoT)协商后,长滩港将试行24小时运营,而洛杉矶港将延长周末夜间运营时间。
桥本补充说,他计划明年参加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EF)——此举将标志着终于打破亚洲航运业老总们从不参加的惯例——以了解马士基(Marsk)和赫伯罗特(Hapag-Lloyd)等全球最大航运巨头可能在考虑的框架。
桥本介绍了困扰物流业的一连串“疯狂”问题。该行业先是在新冠危机的早期阶段艰难应对全球需求的崩溃,后来——随着抗疫封锁变得普遍而持久——又竭力应对重新激增的订单。
新冠病*新变种疫情导致的港口关闭、供应瓶颈以及司机短缺等因素相互结合,造成一个紧绷的运营环境。根据数据提供商Frightos的数据,在疫情初期跌破美元之后,集装箱运价在9月中旬创下美元的历史新高。
过去18个月期间,许多制成品(从软垫椅到游戏机)的供应链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桥本表示,当前的全球半导体短缺很能说明问题,因为芯片制造与远洋航运有一些相同的大起大落特征,往往在大举投资之后却迎来一段“紧日子”。
他表示,这两个行业都需要一种新的长期规划方法,注重可预测、稳定的投资,而不是在繁荣时期大举投入资本的传统模式。
2
运费暴涨!“一箱难求”?!刚刚,交通运输部回应了
近期,国际航运集装箱市场运费大涨,有“一箱难求”的说法。对此,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策研究室负责人孙文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随着我国新造箱产能释放,空箱周转加快,据主要的班轮公司反映,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经基本得到缓解。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比年同期增长了23.7%,其中出口比年同期增长23.2%。我国外贸形势的持续向好推动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境外疫情的反弹导致部分境外港口拥堵严重,国际物流供应链不畅、船舶运行效率和空箱周转率大幅下降。特别是今年4月,受苏伊士运河堵航等事件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各主要远洋航线的运力仍然紧张,运力供需失衡,全球的运价保持高位。交通运输部对此高度重视,会同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采取积极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各项工作。
孙文剑指出,交通运输部积极引导国际班轮公司加大中国大陆出口航线运力和集装箱供给,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在中国大陆主要航线上,今年1-8月,各主要班轮公司投入的舱位数也开始大幅度增长,其中北美航线运力达到万标箱,比年、年同期分别增长40.2%和24.8%。西北欧航线运力为万标箱,比年和年同期分别增长23.7%和8%。
此外,交通运输部积极配合工信部协调我国的造箱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协调班轮公司加快空箱回运。目前月产能已经由以往的20万标箱提升至历史最高50万标箱。随着我国新造箱产能释放,空箱周转加快,据主要的班轮公司反映,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经基本得到缓解。我国主要集装箱生产企业新箱库存已经超过40万标箱,新箱供给有充足保障。目前只有个别班轮企业因为船期延误、天气、疫情防控等影响,在个别港口可能出现临时性的少量空箱短缺。
交通运输部推动港航企业和进出口企业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并且鼓励中国的货主企业与班轮公司积极商签长期运输合同,提供稳定供应链保障。长约客户是集装箱运输“大头”,很多境外的货主企业都会签署长期的合约,以稳定价格获得运输服务保障。孙文剑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会同商务部等部委落实好稳外贸相关举措,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畅通。
3
1-8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0.4%
交通运输部
年1—8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亿吨,同比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2.3%和6.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亿标箱,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4.1%。
4
年1-8月份物流运行基本平稳
8月份,受全球经济复苏趋势继续放缓、疫情散点式爆发和上年同期基数等因素影响,物流主要指标有不同程度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新动能物流需求稳中向好,物流市场发展韧性依然较强,企业盈利进一步恢复,物流运行持续恢复、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仍有较好支撑。
一、物流需求增速小幅回落,市场发展韧性依然较强
(一)物流需求稳中趋缓,新动能发展良好
1-8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增速比1-7月回落1.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8%。从累计增速来看,物流需求保持了较快增长。综合来看,在基数影响下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小幅回落,但两年平均仍保持7%左右的较快增长。延续前期的恢复态势,规模、增速均高于疫情前水平。
从社会物流总额结构看,工业物流保持平稳增长,新动能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进口物流需求增速进一步回落,但仍保持小幅增长;与民生相关的物流需求仍保持中高速增长。
工业品物流保持平稳增长。1-8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3.1%(去年同期增长0.4%),两年平均增长6.6%,较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当月来看,同比增长5.3%,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从工业物流结构看,随国内节能环保能耗双控持续推进,部分地区限产限电,纺织、钢铁行业放缓明显,8月同比下降2.5%和5.3%。高技术制造则保持加速增长,增速较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快于全部工业13.0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进口物流量增速进一步趋缓。8月以来,受基数抬升(去年同期为增长9.7%)及内外需疲弱等因素影响,进口物流量增速连续两个月回落。1-8月进口物流量同比增长0.3%,增速比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需求延续下跌趋势。铁矿砂、原油、煤需求延续下跌,天然气进口量继续增加,铁矿砂、原油进口量有所下降。农产品方面,肉类、粮食进口需求仍有所增长。
单位与居民物流保持中高速增长。1-8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13.9%,比1-7月回落1.9和1.7个百分点。8月份,在疫情的扰动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整体高于疫情前水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明显高于年水平,显示线上消费地位有显著上升。8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24.3%。在电商促销等因素影响下,线上寄递需求强劲,快递业务量保持中高速增长。
(二)物流行业走势平稳,市场活力依然较强
1-8月,物流业总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7%,两年年均增长8.4%,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疫情期间供应链可靠性与稳定性逐步成为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物流服务从低成本向品质服务转变。从年内走势看,物流市场活力依然较强劲,物流总收入年内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
二、物流行业平稳运行,企业经营依然承压
(一)短期因素影响较大,物流景气指数有所回落
1-8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3.3%,仍均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显示今年以来物流运行总体稳中向好。
进入8月份,我国进入生产建设淡季,同时受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和高温多雨等因素的影响,物流业务活动增速有所放缓,物流业景气指数较上月进一步有所回落,回落至50%以下,年内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
从供需看,物流供需两端均有不同程度放缓。业务总量指数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景气指数有所回落,东部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经济增长区域,指数仍保持在景气区间。
从行业看,仓储业物流企业业务较为活跃,电商、快速物流企业业务均保持较快增长。仓储企业业务量回升,周转效率提高。8月份,业务量指数为54.1%,较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设施利用率指数为55.1%,较上月上升4个百分点;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随着8月中下旬国内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减少以及局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仓储业务需求回暖,接单量上升,货物周转效率提高,库存水平下降。电商物流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有所回落。8月份,总业务量指数为.3点,相比上月回落1.6个点。其中,农村业务量指数为.2点,比上月回落2.9个点。电商物流增速虽有不同程度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二)海运价格高位趋升,公路运价基本平稳
1-8月,物流供需总体平稳,物流服务价格稳中趋升。从不同运输方式来看,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保持增势,进入8月大量兼营船舶流向外贸市场,沿海运力供给偏紧,运价在7月较高水平基础上环比进一步上涨。8月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31点,同比增长20.9%,比上月回升6.8%;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91点,同比增长.4%,比上月回升8.9%。公路物流市场总体平稳,短期因素影响下供不应求,运输价格小幅提高。8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平均.1点,同比增长1.5%,比上月回升0.05%。
(三)物流企业经营总体改善,盈利能力仍待恢复
物流企业业务保持恢复增长势头,相关收入有所改善,亏损企业数量持续减少。1-7月,重点调查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30%,但比1-6月份有所回落。
亏损企业数量减少,亏损企业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亏损额明显下降。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回升至4%以上,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显示随着行业市场需求释放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盈利逐步改善。但也要看到,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物流业务成本增长仍40%左右,增速快于收入5个百分点。效益恢复进程尚不稳定,水平尚不均衡。从数据来看,1-7月收入利润率比上半年有所回落,同时小微企业盈利水平恢复依然相对较慢,收入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1-8月物流运行总体平稳,需求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从当月情况看,受高温多雨、洪涝灾害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部分区域领域生产受到一定限制,物流主要指标呈现不同程度回落。
从后期走势看,下半年宏观经济仍有望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在此背景下,物流需求望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持续推进,物流发展质量有望继续提高。加之物流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趋于60%的较高水平,比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显示企业对未来经营发展前景持续乐观。综合来看,进入9月物流行业或将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累计可比增长在10-12%。
5
美国天然气期货大涨逾10%创年来新高
因市场担忧冬季供应紧张,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而10月合约到期又为其涨势增添了动力。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周一大涨超10%,创下年初以来新高的同时,也创下了今年2月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
跟随能源市场上涨的脚步,天然气生产商的股价也大幅上涨,EQT能源收涨11.76%,美国西南能源暴涨21.99%。
在全球范围内,取暖和发电燃料的价格正在飙升。欧洲和亚洲库存较低,引发了市场对冬季供应短缺的担忧,在美国,飓风侵袭造成的供应中断加剧了人们对产量增长缓慢的担忧。由于页岩生产商受到投资者的压力,他们不太可能在今年冬天提高产量。页岩油行业的投资者多年来一直忍受低回报,因为开采更多的页岩油需要更高的支出,而这可能会进一步引发投资的不满。
纽约对冲基金AgainCapital合伙人JohnKilduff表示,天然气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价,世界各地都对它有较高的需求。
*府数据显示,美国天然气库存比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低6.9%。
根据美国安全与环境执法局的数据,飓风艾达的余波未平,墨西哥湾约有24%的天然气产能仍未恢复,该地区的业务预计要到明年才能完全恢复。
虽然欧洲和亚洲市场需求强劲,但美国出口工厂已接近满负荷运转,未来几个月的天然气产能不会大幅增加。BOK金融证券高级副总裁DnnisKisslr指出,如果美国冬季今年气温表现正常,那么市场可能会出现大幅修正。
外贸讯汇聚最新外贸资讯,分享外贸获客实战技巧
作者:外贸讯,每天分享最新外贸资讯,外贸获客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