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科幻大片式的物流未来没想到物流也可以这
TUhjnbcbe - 2022/11/9 21:12:00

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是京东物流在全球的发展愿景,国内“24小时”、国际“双48”则是新的速度标准,不走地上走地下是未来的一场“新地道战”——这是10月18日,京东物流年度物流峰会上透露出来的惊人信号。

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当天宣布,未来5-10年,京东物流希望与外界共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推动全球供应链的智能化发展,促进社会商业形态的转型升级,全面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这个意思很明显,京东正试图将国内令消费者体验最好的B2C仓配一体模式,“”物流体验复制到全球——为商户提供一站式仓储配送服务,解决卖家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包装)以及完成对客户的送货——这是电子商务后端服务的极致。

“一些国际上大型运输公司虽然已经非常成熟,但他们在电子商务上的服务还不够,是京东物流可以去结合的点。”京东物流包燕透露,所以国外很多电商公司的选择极少,这意味着,京东物流还有巨大的机会。

这一切都意味着,京东在全球的扩张步骤是:物流先出去,再带着商城!

未来京东的配送员将是最酷的双向物流“末梢神经”

全球“双48小时”通路

中国限时达服务模式能否复制到全球?在此次物流峰会上,王振辉给出了答案——双48小时通路物流!

这个“双48小时”,第一个48小时是指“中国通达全球的48小时”,即商品、包裹跨境效率——京东物流要在全球货源地建大概30个节点去建枢纽。

这30个节点是跨境物流枢纽里面的“点”,然后京东再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包括航空、海运、铁路来形成“线”!在这个层面上,各大航空公司、海运(例如中远洋)、中欧班列等等都是战略合作伙伴。

第二个48小时,则是海外的本地交付,在当地建N个枢纽,例如印尼、泰国消费者已经能在当地电商或实体店购物时享受48小时之内送达的服务——未来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甚至美国,都会分批上线。

据悉,京东物流已在曼谷开通限时达服务,当地消费者也可享受到京东在中国做到的“上午下单,下午送达”!

是的,王振辉正带领京东物流全力搭建一个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生产、设计、物流等全链条的优化,他们试图凭借技术和模式创新来贯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提升整个社会的供应链效率,节约成本。这个物流网络将把社会物流成本从年的14.6%降低到5%。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城市物流是供应链基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智能物流的重要实现场景。

京东物流无人仓智能搬运拣选机器人

“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球构建双48小时通路,实现中国48小时通达全球,并提升世界其他国家本地物流时效,实现当地48小时送达,帮助中国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进入中国。”王振辉说。

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京东物流整合社会资源,在云仓配、多式联运等方面寻求全链共生,携手航空、铁路、海运、仓储、配送等各界合作伙伴一同推进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的建设,打造针对不同产品的仓配、快递、快运、分钟级的即时物流等服务,实现消费场景的全景覆盖,缩短全球商品的“距离”。

换句话说,京东物流在全球的部署是,有成熟干线物流的就与之合作,与社会各界共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让世界都能享受到“中国速度”。

显然,近年来中国在供应链模式创新、物流基础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球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组合和配置资源,畅通中国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进入中国的双向网络,将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

阿特拉斯航空首席商务官MichaelSteen表示,中国跨境进口与电子商务总量持续增长,消费者驱动的供应链不仅推动货机需求上升,对全程信息的透明、及时也提出了更高需求,全球空运正迈向智能化,实现全供应链的协同与合作。

“以不同要素驱动的供应链管理是许多企业的战略核心,新的市场主体,依托新的基础设施,通过新的协作分工体系,重新构造的供应链是对传统产业价值链的一种重塑和颠覆,将释放巨大的价值。”雄牛资本创始合伙人李绪富说,通过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开放,京东等企业在全域、全链路、全渠道、全品类进行整合和重构,最终沉淀为消费品产业链的基础设施。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则表示,目前不少国家相继开展空间物流相关科学研究,以解决城市交通、安全、用地、成本效率等问题,基于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大数据和大数据挖掘、未来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或分步实施,自动物流系统将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科幻式”未来物流

未来物流会是什么样?京东物流会给你两个像科幻电影中的答案——地下空间和无人化全智能!

首先是“地下空间”。

在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京东物流向业界宣布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可能:物流已超越传统货物运输的概念——走地下空间!

京东物流率先提出的地下物流廊道系统构想

是的,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市用地、安全隐患、区域经济协同等问题,京东物流率先提出“地下管廊”等物流建设规划,在十余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协同等丰富经验基础上,已在智能城市建设中具备一整套物流解决方案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认为,地下空间是城市中具有巨大潜力的宝贵资源,德国、瑞士等不少国家相继开展空间物流相关科学研究,我国在该领域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和发展潜力。

其次是智能化“人机CP”。

京东物流包燕透露,京东物流的分拣员现在已经不做分拣员了,他们转而去管理几十台机器,让机器去做分拣员,京东的仓里正努力做到“无人化”。

这意味着,京东物流的无人仓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仓配一体智能拣货的项目——注意,其无人拣货的技术已经优于亚马逊。因为亚马逊的优势是更多是在仓上,其物流交给了Fedex来运——与京东的仓配一体相比略逊一筹。

是的,与此相关的公开报道显示,亚马逊每年为期四天的机器人大赛几乎都是围绕“智能拣货”:例如,大赛会要求机器人选手必须从一堆物品中挑选出指定的产品并将其放入可能用于配送的盒子里,机器人必须把目标物从一个容器中拿出来放到仓库里……等等。

毫无疑问,技术已对现代物流网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亦成为关系全球供应链创新、重构的重要因素。

京东物流配送机器人已经在全国20余个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行

京东物流把输出全链路数字化的智慧系统、应用于无人仓等领域的无人技术,依托大数据数字供应链,作为实现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的重要组成,并基于这些能力为客户、行业、社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而京东构建的这些现代物流体系一旦实施,将成为智能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通过这些智能物流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流通效率。

杨姐点评:

京东物流正试图引领电商行业迎来一个“质变时代”!

这个“质变时代”是帮企业回归商业本质,即原来可能有货就能赚钱,但到了今天,电子商务更加趋向回到商业内涵——成本、效率、体验上的提升!

为此,京东物流自己也正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国内进入精细化运营,国外开始“挖护城河”。

一方面,国内进一步推出个人快递业务,先锚定北上广三个城市,然后扩大到中国最核心的30-50个城市,然后再推广到全国。这无疑是一个拼成本的战役,京东要对现有的资源更高效地利用。

另一方面,京东物流在全球也开始了扩张。显然,京东物流在国内的今天,就是其在国外的明天,在全球复制国内令消费者满意的模式,是京东物流未来最大的机会,也是京东商城未来的机会。

而在杨姐看来,京东这是又一次在全球建立“护城河”的过程——京东物流试图去抢夺的是全球更大的市场空间。

当然,这并不容易,科技是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一张全球智能供应链的基础网络,还有智能平台和智能技术。

按照王振辉的计划,京东的无人仓应用在十年以内能降低30%的成本。虽然京东物流不可能在所有的仓库都实行全过程无人,但是他们可以推各种层面的无人技术——目前已经有27个不同层面的无人仓在应用。据悉,到今年双十一的时候,应该可以有50个无人仓的应用,包括重型无人机、无人货车、配送机器人这些有趣的产品。

而京东物流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过程,其实也是把中国的很多标准、技术输出到海外的过程——如果京东物流真的能将中国模式成功复制到海外,那么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公司除了在移动支付上领先于全球,还将在物流行业成为又一个经典案例。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幻大片式的物流未来没想到物流也可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