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封控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隔离在家行动不便,老百姓只能网上抢菜,可是僧多粥少,好不容易抢到了,也不一定能配送到家。
疫情之下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的社区居民,还是高端如汤臣一品的豪宅居民,都不遗余力地分享起了抢菜经验。
乍看之下,是东西难买。可实际上那么多地区都在援驰上海的菜篮子,这些物资为什么没有送达居民的手中?堵点出在了哪个环节?
物以“稀”为贵
目前对于大多数上海民众而言,采购物资的主要渠道是社区团购,即通过“团长”们来满足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要。
这催生了什么情况呢?
“高价土豆”、“99元包子”、“78元白菜”……上海人民为了填饱肚子情愿为高昂物价买单,快递小哥辛勤跑腿儿送物资能达到日入数千甚至上万,这在一个多月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只能说明物资是有的,但就是不能有效送到居民手中,甚至还要花高价购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外部物资被挡在关口外进不来;二是进来的物资不知去向,不知道是谁在管理;三是部分拥有渠道资源的商贩高价兜售,跑腿费用水涨船高。
道理很简单,供需决定价格。由于物流、运力受阻导致了暂时性的物资短缺,而万市民的生活需求强烈,才使得物资有了涨价的空间。食品是日常消耗的必需品,价格多高都必须买。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居民之间以物易物的筹码中,可乐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硬通货。大概是因为这种含糖高又好喝的流行饮料,除了能为身体补充大量体力,还能缓解压力让人感到放松吧。
目前整个上海的物资运输情况形象来讲,就是物品从外地如何畅通无阻通过关卡进入上海?再从物资大仓安全送到小仓?然后再安全送到各个点位,最后各个点位怎么再派送到居民手中?
这一路上但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人员阳性,仓库封控等,最终都会阻碍物资的流通。
全链路的挑战
传统物流的优势在于干线运输,也就是高速公路,转运枢纽与枢纽之间的距离;而快递公司的优势在末端,就是从枢纽到城市再到居民小区的这段距离。
目前的上海,不管是传统物流还是快递,在全链路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干线上卡车司机查各种核酸码,贴封条;末端居民小区封锁等。
外省货物运不到位
知情人称,从外省拉过来的货之所以运不到,是因为一路上会面临不知道多少次未知的拦截。很多地方都设了道路关卡要求核酸,要等结果出来才可以放行通过,这就耽误了时间。
而这些风险都需要企业来承当。现在的运价是合同价的10~15倍,有些地方甚至20倍以上,每天还在涨。关键是这些钱最后还都打了水漂。
具体来看,各地规定除了出示通行证、绿码、行程码、24小时核酸报告,还包括提前申请各种当地码,以及贴封条、不让司机下车等等。很多车辆办了通行证,但是仍然不能下高速,通行证形同虚设,各地互不相认。
对此,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表示,相关部门已经提出几个“不得”:不得随意限制货车司机和车辆人员的通行;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条件;不得简单以货车司乘人员的行程卡绿色带星号为由来限制车辆的通行和停靠。此外,还要求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的方式和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加强交通疏导,减少拥堵,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后一公里、一百米运力不足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在回应“抢菜难、送不到”等问题时也提到,主要原因还是末端配送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保供的节点、网点、人员、运力还有待进一步恢复,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矛盾比较突出。
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矛盾,根本的原因还是基层的配送人员和志愿者人手不足。
而据周到上海报道,4月10日上海“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小哥加起来还不到八千人,当日从上海市邮*管理局获悉的数据是,实现返岗的快递小哥数是名。
由于跑腿的小哥数量少,居民物资需求量大,日薪几千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上海跑腿小哥的常态。
4月9日这天,一位顺丰同城配送骑士共完成60单配送,总收入为.75元。两天后,顺丰同城官方对此进行了回应,表示骑手该笔收入是由3部分组成,其中基础佣金元,各类特殊奖励约元,用户打赏约元。
但对于居民来讲,即便给的打赏费如此高昂,也不一定能遇到愿意接单的小哥。
据了解,由于订单量过大,有跑腿小哥每天6点就要起床工作,忙到次日凌晨是常有的事,最晚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因为怕小区出现阳性病例,通行证失效,小哥们只能在街边打地铺或者睡桥洞,并且每48小时就要做一次核酸。
在4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亦表示,不少骑手因为封控原因还无法上岗,所以让市民感觉到末端配送不畅。上海市*府主要从加强货源组织和推出保供套餐两方面推动电商平台增加外援力量。
京东遇到的小麻烦
最近被部分上海市民骂上热搜的京东就遇到了物流配送问题,本是好心却不想遇到了麻烦。
京东于8号开启上海保供专场,但从11日开始,不少上海用户表示,原先12日能到货的订单配送时间一延再延,4月7日下单的商品预计24日才能送达等问题。
4月12日,一位接近京东物流的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和昆山有多个京东物流的仓库,可以支持上海抗疫所需物资,但目前只有一部分放开运营。
尤其是在上海嘉定的“亚洲一号”京东物流基地部分也处于封控中。“亚洲一号”,堪称京东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物流枢纽。但根据嘉定区的疫情通报,该地点几次名列在疫情通报名单。
“亚洲一号”基地目前严格遵守“不进不出”的封控原则,园区内留有部分工作人员驻守在此,维持仓库的日常保障和后勤运作。
据了解,当地*府在加班加点调度积极协助,以疏通部分环节的梗阻,尽快恢复调拨物资跨区运输。
末端配送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京东物流能够走出社区送货的快递员数量,不及平时1/3。
京东在上海的遭遇可谓是物流仓储和终端配送都遇到了梗阻。
京东自身层面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增派终端配送人手、调动邻近地区的仓储能力。
京东物流内部发出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并调集快递员本周之内前往上海增援,目前,浙江、江苏、安徽等周边省市增派的首批约名京东小哥已经陆续抵达上海。在上海本地也将通过众包快递的方式召集超过人加入终端配送。此外,还调动整个华东地区的仓储能力来代替上海和昆山的仓储能力。
除了京东以外,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大润发、盒马、菜鸟等企业已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本地人员尽快重返保供岗位,并从外地调集增援力量,近期共计将新增抗疫保供人员人。
当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强大的物流体系了。希望上海能够早日恢复,居民能吃到价格合理的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