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安能,员工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人才被定位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年至今,安能与「知室」持续保持深度的学习合作,带领安能全体管理者学习“陈春花教授数字化时代的管理新理论”,打造数字化时代的战略思维和组织能力。安能总裁秦兴华说,对于安能人而言,他们坚信“唯有知识,可面向未来”。
成立于年的安能物流,已然成为国内零担物流领域的领跑者。回顾过去十年,安能总裁秦兴华提出三个阶段关键词:“基本关”“心理关”“发展关”。在他看来,走过“基本关”,安能具备了攻击力,组织基因里嵌刻进了竞技、高度协作、高效执行等能力;走过“心理关”,安能具备了防御力,组织拥有了更强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而如今,安能走到了“发展关”阶段,致力于形成耐久力——由内至外、上下协同引发全面改变,让安能有能力去达成长远发展、持续领先和引领趋势的目标。
如何保证安能在“发展关”顺利转型,秦兴华深知,要用新地图,才能发现新大陆。数字化的浪潮里,安能一方面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为基础,自主研发48套IT系统,实现网络生态的全链路数字化;另一方面,安能积极提升组织竞争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从秦兴华一人到全体上下员工,共同学习。对此,秦兴华表示:“有花老师做导师,我的心安住了!”
刘兴廷回忆,安能早在年,就与陈春花教授和「知室」结下了渊源。当时,他们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非常谨慎,秦兴华总裁先是一人前来学习,后来带着他一起加入,之后核心高管、核心骨干陆续加入,如今更是全体员工开启组织学习之旅。在刘兴廷看来,正是陈春花教授的理论在不断地被安能上下认知和认可。
谈及如何更好学习,刘兴廷提出:“希望大家确信花老师和知室团队,相信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接受。”他以自身为例,在第一遍学习的时候,他只认为其中的20%有用,但随着工作开展,实践的深入,他再去学习的时候,发现越来越多的知识点,让他产生了共鸣。“当我们对一个知识有感觉的时候,一定是我们碰过壁,所以不要在那之后再去学习。我在学习的时候,就完全相信花老师,不断按照她课程中的知识要点去做规划,反而让我避免了很多弯路。”
刘兴廷还表示,在听课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进行思考,学会联系自己的工作,然后寻找工作当中的改善点,将它记录下来,再结合所学知识形成行动改善方案,“否则你回去的时候,就会对知识失去感觉,所以一定要学会思考、理解、应用、复盘,这样才能得到成长。”在刘兴廷看来,安能是一家包容性非常强的企业。如果大家在学完花老师知识后,不去用反而是浪费,所以一定要积极地应用于实践。
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究竟有什么区别?
经秀兰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组织学习带来大家多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个体学习很难体会到这一点。而在组织学习的持续过程中,她越来越能感受到组织学习带来的效果。她说:“我们组织目标一直非常明确,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都知道方向在哪,也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虽然工作起来会有压力,但感觉却很轻松。”
在组织学习的同时,经秀兰也期待能够做好个人管理,让自己和下级之间形成共同语境和协同动作,“在花老师知识力量的驱动下,其实团队的语境已经达成了一致,彼此之间讲东西,都非常清楚。之后,作为管理者,我也希望能够更多地践行花老师的理论,参与到每一个项目当中,围绕共同目标一起工作。”
谈到课程内容中哪些带来触动比较大,经秀兰表示印象最深的就是营销对象的部分。学习完之后,她思考安能的业务,发现安能的很多业绩都来自于电商客户和企业客户,但未来,安能在维持老客户的同时,还应当去拓展更多的零散客户,把零散市场做起来,也就是花老师讲的,企业既要有老客户也要有年轻客户。
在过往个人学习的时候,郭晗常常会感慨学习效果得不到检验。但在开启组织学习后,郭晗感受到了很强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力量,大家在一起学习,能够相互讨论和监督。
再者,「知室」的共生学习法让郭晗意识到学习方式的创新,他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培训的效率大大提升了。以往老师直接进企业或者纯粹的线上学习,要么效率会很低,要么效果比较差,但这种线上数字老师课程,配合线下知识教练的学习引导,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第二,从效果上来看也非常棒。知识教练画知识地图、敲重点、引导讨论等,让学习过程更有效,不仅可以建立共同语境,还可以形成可落地的措施。
“我觉得这种方式在国内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企业,可以享受到这种创新,给更多企业带来收益。”郭晗说。
持续的学习中,有两个知识点让郭晗记忆犹新,分别是关于顾客价值和服务。郭晗说,花老师对于顾客价值还有服务的描述,已经给安能组织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前,在讨论顾客时,从不同的角度会发现不同的点,但在学习完后,组织整个思想得到了统一,大家在讨论问题时,都能从顾客角度出发,形成了共同的顾客语境,这相比过往而言非常地高效。
同时,他希望以后能多展开共同的学习培训,“每次学习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相同,这叫温故而知新。所以,我希望不论是员工还是管理层,大家都可以重复去开展这样的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更深刻地去理解花老师的整套知识体系。”
学习过程中,王云感受到了创新的魅力。他表示,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的融合,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控更加精准。并且整个课程内容的设计,具有极强的落地性,对安能实际业务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启发。比如角色在组织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就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大家经常在做事的时候,会把员工个人和岗位角色搞混,会针对这个人而不是角色去评判工作。
“花老师的课程真的给我们带来了改变,最显著的就是,我发现我们的网点、内部员工非常愿意学习花老师新鲜的理念,并在积极地理解与运用。虽然原来他们大脑里也有一些管理想法,但很难清楚地表达出来,但通过学习后,他们可以把大脑里的一些想法,组织成语言进行输出。”所以王云非常希望,公司未来能多组织一些线上、线下的同步授课。
究其原因,王云解释道:“因为线上完全是靠自己去学习,但大家平时的工作比较忙碌,很少有空余的时间去集中学习。但线下的组织学习,能够让大家专注去做一件事情,学习效率会得到提升。”王云觉得,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最大的不同体现在,组织学习的速度慢一点,但理解会更深刻。因为大家在共同学习的时候,会产生思想的碰撞。而个体学习的速度会快一点,但是它的理解,包括各方面的碰撞会少一点。此外,王云还认为,线下知识教练的教学方式非常系统,通过她们通俗易懂的讲解,以及画知识地图的剖析,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个体学习中,碎片化学习比较多。组织学习更聚焦问题,向心力更强。而且大家在共同讨论和交流碰撞中,会产生新的想法和感悟。”王亦书这样理解组织学习。
王亦书表示,自己学花老师课程已经很长时间了,不仅让他对管理者有了新的判断,经常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他还对管理模式有了新的认知,在工作中学会了协同分工。在自身受益的基础上,王亦书还提到要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分享给其他同事,因此他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提问、拍照反馈,共享知识的果实。
对于花老师的课程,在王亦书看来,能够指引方向,让不同部门达成共同的语境。“以前我们都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也没有考虑员工绩效与管理之间的联系,但在学习之后,更加注重了与员工的沟通,促使大家聚焦同一个目标,从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学习花老师的课程中,蒋礼端认为知识教练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会带领大家敲重点、画知识地图,强化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会结合很多实际案例,丰富大家的管理经验。因此,这次学习后,蒋礼端希望自己在成为内部知识教练时,也能表现得如此优秀。
蒋礼端认为,组织学习是一个共创协同的过程。他们团队在学习计划管理课程以后,就不再讨论目标合不合理,而是去探讨如何寻求资源,做出完成目标的行动路径和方案。“这其实就表明了我们形成了共同的语境。我们团队的核心骨干都有加入这次组织学习,我相信在之后的工作中,通过协同共创,一定能提高我们团队对组织效率的贡献。”
对于未来的组织学习,蒋礼端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她表示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在组织里面担任知识教练角色,带领整个团队打造学习小组,将花老师的知识,以及自己团队里形成的一些管理方法,进行内化。第二,反思过往的计划管理并进行纠正,首先找出PDCA环节出现的误区,进行一一纠正。然后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用好计划管理工具。“通过这些计划,我对于改善组织的绩效非常有信心。”蒋李端强调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