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分享时,谈及自己的公司现阶段更应该是采用敏捷供应链,而非精益供应链。我未做过多评论,因为这是一个公司层级供应链管理战略层面的话题。关于二者之间的一些概念是个有趣的讨论,在此做些分享。我也讲敏捷项目管理的课,很多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敏捷Agile”这个词已经玩坏了。
不错,敏捷是一个形容词,但很多场所敏捷≠快。九十年代把敏捷和制造、供应链、项目管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些新名词“敏捷制造、敏捷供应链、敏捷项目管理”,给人感觉就是“快”。如果这样理解的“敏捷项目管理”的话,就像四川人读字,经常闹出笑话。认错了字,自嘲讽一下说“四川人生得奸,认字认半边”。
企业运营的目标有几个关键维度:质量、时间、成本、可靠性、柔性等等。供应链运营自然也是围绕和管理这些指标,来实现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问题。财富杂志早在年就把供应链管理评为本世纪的四大战略资源之一。
世界五百强公司供应链管理战略早已上升到公司层面,进行整体的长远规划。中国则慢一些节拍,国务院办公厅于年10月13日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把供应链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要到企业具体落地,还要相当长的时间。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出路是工业制造强国。要实现之,供应链管理必须要强大,才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满足客户需求。然而70~80%的国内企业,供应链管理还都没有真正的整合,水平还很LOW的。
那么,作为一个公司,如何选择自己的供应链战略呢?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波特的战略模型中成本优先,差异化和专一是三个传统的维度。
不同时代有些变化,但本质万变不离其中。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源于企业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亦或是以低于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同等的效用,亦或是以同等价格提供更多的效用。
企业竞争优势可以看成,在公司的任何维度或特征中所存在的不对称性或差异性,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并因此创造出更好的顾客价值。
在VUCA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尽管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客户需求变化快,但是企业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取得差异性竞争优势,这个竞争原则没有改变。
过去30年供应链管理领域出现了很多概念名词,比如推式生产vs拉式生产、以贸易为核心vs以制造为核心、稳定的vs机动的、效率优先vs反应优先、集成型vs职能型、精益vs敏捷、传统vs智能AI供应链等等。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看到这些就脑壳痛。
根据企业运营目标和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模型来确定我们的中长期方向性的策略。真正能谈得上战略层面供应链的概念,集成供应链SCOR运营模型、精益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可以是战略层面的。上面的名词大都是手段和方式。
在讨论精益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之前,先科普一下几个名词。敏捷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而是个形容词。听上去有些时髦,但很容易让人迷惑。
在PMI的AgilePracticeGuide敏捷项目管理中,也有对精益和敏捷的讨论,“敏捷属于精益,还是精益属于敏捷?”
其实敏捷和看板方法被视为精益思想的衍生物,精益是一个超集,与敏捷和看板方法拥有共性。这些共性体现在“交付价值、尊重人、减少浪费、透明化、适应变更以及持续改善等方面”。不同流派有些差异,但大同小异。要把这两个词完全区别开来,进行切割,我看不容易。
精益生产是美国MIT国际汽车计划项目(IMVP)的成果“改变世界的机器”中的孩子。它是该项目对不同汽车生产模式比较对标的结果,把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代表的日本系生产方式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字“Fragile/Lean”=精益。
它以客户利益为驱动的生产方式,以时间为基础的制造原则来消除浪费,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看板方式实现准时制生产JIT。年底代,精益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的集成优化。
早在年的时候,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弗在其书中章节《供应链从精益和功能性到敏捷和定制化的转换》中就指出了:“敏捷供应链强调快速反应,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制胜,对象大都是需求难以预测的创新性产品,如各种时尚产品。而精益供应链强调降低消耗,以最低的投入成本制胜,对象往往是需求比较稳定的功能性产品,如各种日用品。”这是二十年前专家的观点仅供参考的,如今的敏捷供应链,赋予了数字化物流的概念。
精益供应链LeanSC,源于精益管理,将从产品设计到顾客得到产品,整个过程所必需的步骤和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快速响应顾客多变的需求,其核心是减少、消除企业中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只有全链条企业合作才能建立精益供应链。精益供应链的出现,成为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操作周期、提供强化的客户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精益供应链的两个核心思维是准时制生产方式消除整个链条的浪费,和全局系统思维实现价值最大化。
敏捷供应链是指利用响应能力、产能能力、柔性和快速性来管理供应链运营的日常运作。它使用当前运营的实时数据和最新的信息,而不是需求预测,这有助于改善公司的整体效率和生产率。
敏捷供应链管理是伴随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管理思想在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以最终客户需求为依据来建立或改造现行供应链,做出最迅速的反应,构筑了基于时间竞争的优势。
供应链的敏捷性源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多渠道伙伴关系,通过产品标准化和业务流程重组技术有效降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复杂性等。敏捷供应链实际上对时间柔性可靠性等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上面几种描述,我实在是很难区分精益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的准确区别。我不认为这些定性的描述能清楚区别两个概念,即便罗列几项也很牵强。精益供应链难道就不快吗,亦或敏捷供应链就与精益没关系了吗?敏捷供应链速度取胜,多快才是敏捷呢?我同意两者有细微的侧重,但要把他们作为独立的概念来强化讨论,实在有些学术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