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高度重视我国价值链的构建——抢占技术制高点
驱动机制发生变化,全球价值链转型正在进行
1.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显示,随着全球运输、通信成本以及贸易壁垒的下降,超过2/3的世界贸易依托全球价值链发生。
2.20世纪90年代,全球价值链诞生之初,其驱动力要么来自生产者,要么来自购买者,全球价值链也因此被划分为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如今,物联网、大数据分析、3D打印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方兴未艾,它们被视为全球价值链的新驱动力,正在重构全球价值链。这些新驱动力正推动世界从服务经济主导,向知识为主导、数据驱动的经济转变。
3.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全球附加值中67%归属于OECD成员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金砖国家仅获得全球附加值的28%。具体到不同商品的全球价值链,其附加值的分配更能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获益情况。比如,在服装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获得的附加值低于10%。
截至年,已经生效的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已经超过项(UNCTAD,b),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二、以复杂全球价值链打造为核心,提高贸易利益获取能力
中国要继续对外开放,以开放性思维拥抱快速变化的世界,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本土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审慎的眼光看待发达国家市场的需求反馈,以包容的眼光看待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通民众的消费需求。捕捉本土与海外市场的需求动态,着眼于未来需求,整合社会资本、民间力量,打造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复杂全球价值链。
复杂全球价值链的打造要围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主要驱动力进行。具体来说主要围绕能源、运输、通信和粮食展开。
在能源领域,中国短期内难以摆脱对石油、煤炭的高度依赖。在继续探索可燃冰安全开采、利用技术的基础上,中国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适度开发利用核能,实现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有效结合,优化中国能源供应结构,引导中国能源绿色消费。
在通信领域,要以华为5G作为标杆,创造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环境,推动中国本土科学家和理工科学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设计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和专利保护制度,让他们有条件静下心来专心做基础研究。加强科研学术界与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顺利转化,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等取得实质进展。
在运输领域,以发动机技术为核心,以中国北斗导航定位为依托,继续推进高铁、大飞机、远洋运输船舶、火箭等的研发,打造中国在陆地运输、海洋运输、太空运输设备的自主研发和量产能力。
在粮食领域,以保护野生物种多样性为抓手,扎实推进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快推进口粮以及主要蔬菜种子的基因测序、绘制和编辑工作。以袁隆平团队的科研成果为核心,在全球水稻制种业打造中国自主核心竞争力,确保中国子子孙孙都能一直端着中国碗,中国人的碗里永远装着中国粮。
三、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