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发表于2月25日,全文共24页,数据图表共47张。报告指出,京东物流为19万家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外部客户收入占比提升13.5个百分点,覆盖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和生鲜等行业。京东物流凭借六大网络奠定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基础,总仓储管理面积为顺丰的8.5倍,智能化技术助力其服务时效性排名行业前列。
核心观点
观点一
从产品服务看,京东物流提供仓配、快递快运、大件、冷链及跨境服务五大服务,包括快销品行业的全渠道存货管理,服装行业的履约配送,家电及家具行业的一体化增值服务(安装、维修及售后)等。
观点二
从客户贡献看,一是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占比逐步下降,外部客户收入占比由年29.9%增加到年前三季度的43.4%;二是绝大部分客户使用仓配服务,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占比约八成;三是持续拓展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每位客户平均收入不断增长,年前三季度为24.16万元,同比增长13.2%。
观点三
六大组织网络高度协同:仓储、综合运输、配送、大件、冷链及跨境网络构成京东物流网络基础设施,超过19万名自有配送人员,个配送站覆盖中国32个省份及个城市。全面的网络布局为京东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奠定了基础。
报告节选
京东物流公司简介
(一)京东物流——中国领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
京东物流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公司通过科技赋能,提供全方位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优质物流服务。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年总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年,公司为超过19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覆盖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3C(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和生鲜等行业。
公司的服务产品主要包括仓配服务、快递快运服务、大件服务、冷链服务及跨境服务。公司的一体化业务模式使公司能够一站式满足所有客户供应链需求、帮助客户优化存货管理、减少运营成本、高效地重新分配内部资源,使客户得以专注于其核心业务。此外,公司能提供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的各种供应链解决方案,例如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和生鲜。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净利润转正在即。公司营业收入由年的人民币亿元增加31.6%至年的人民币亿元,年前9个月的收入为人民币亿元,相比较年同期的人民币亿元增长43.2%。公司在年、年及年前9个月分别产生的亏损净额为28亿元、22亿元及万元。
公司自年起作为京东集团的内部物流部门运营,自年4月起作为独立的业务分部运营。公司首先于年1月1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为获豁免有限公司,并经一系列内部重组后,成为公司当前业务(主要包括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的控股公司。
年全面对外开放,京东集团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年,京东物流全面对外开放,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年的29.9%、年的38.4%提升至年前9个月的43.4%。招股书显示,年、年、年前三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分别为72.2%、63.3%和58.3%。京东集团是京东物流最大的客户,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占比在年、年以及年前三季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分别占比70.1%、61.6%及56.6%。
(二)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京东集团为控股股东
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名执行董事分别为余睿先生、陈岩磊先生、樊*先生,3名非执行董事分别为刘强东先生、许冉女士、张雱女士,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顾宜女士、李恩佑女士、王利明先生。管理团队均具有丰富的快递行业及公司经营管理经验。
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余睿先生:于年7月加入京东集团并自年12月起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其曾于京东集团担任多个管理职位(包括零售及物流业务),拥有丰富的物流行业运营及管理经验。其曾自年1月至年10月及自年10月至年5月分别担任京东物流华中区域及京东物流华东区域负责人,协助京东物流在中国各地开展业务。
执行董事陈岩磊先生:于年4月加入京东集团,自年7月起担任京喜达快递的负责人及供应链产品部门负责人。此前,陈先生自年5月至年7月担任京东物流华南区域负责人,自年1月至年5月担任京东物流东北区域负责人,并自年4月至年1月担任京东物流华南区域仓库管理部负责人。
执行董事樊*先生:于年2月加入京东集团,并自年7月起一直担任快递产品部负责人。此前,樊先生曾担任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全国销售运营总经理,其于该公司任职约17年,期间担任高级管理职位。凭借其于物流行业的丰富经验,樊先生目前亦担任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一职。
京东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腾讯间接参股。京东集团为京东物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79.12%。公司持股比例超过1%的股东包括JingdongE-Commerce(Express)LLC(7.9%)、HHJLHoldingsLimited(2.9%)、EastarCapitalFundL.P.(2.9%)、SCCGrowthIV-A,L.P.(1.29%)。此外,意像构架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与TPPFollow-onIHoldingELimited分别持有京东物流0.24%的股份,两家公司均由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最终控制。
二、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需求提升
(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物流市场,货运冗余改善空间大,物流效率待提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场,预计年至年物流支出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3%。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物流支出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场。中国物流支出的增长大体与GDP的增长保持一致,伴随国内消费及贸易活动的持续增长,中国将产生更多运输货物的物流需求,中国物流支出总额预计于年将达人民币14.8万亿元,且预计年至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3%。
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中国物流市场的效率仍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较低。年中国物流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为14.7%,相较于美国的7.6%及日本的8.5%仍然相对较高。物流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可进一步分解为单位货运吐量物流支出、平均运程、单位GDP货运量三个因素的乘积。就物流而言,中国的物流支出占GDP比例较高,主要由于冗余的物流环节。这为物流服务供应商通过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而非单一的物流服务来减少冗余、提高整体物流效率提供大量机会。
(二)外包物流提高企业物流效率,渗透率不断提升
受限于物流基础设施及资源,对物流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的企业倾向于将物流服务外包予第三方服务供应商以提升效率。根据灼识咨询预测,中国外包物流服务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将由年的人民币6.5万亿元增至年的人民币9.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1%,高于物流支出总额同期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3%)。外包物流服务渗透率(外包物流服务支出除以物流支出总额)预期将由年的44.0%提升至年的48.0%。
生鲜、快消品、服装和医药等行业外包物流渗透率最高。中国外包物流服务的普及程度正日益提升,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实现更高物流效率,同时避免建造自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巨大成本。生鲜、快消品、服装和医药等对物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行业中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轻资产模式,将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物流服务商。年,在所有垂直领域内,生鲜的外包物流服务渗透率最高,达85.0%,其次是医药、服装及快消品,渗透率分别为71.0%、67.0%及65.6%。
(三)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快速兴起,市场空间巨大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相比普通供应链物流服务商能提供更全面的物流服务。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是外包物流服务市场中的一种先进物流服务形式,与孤立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相比,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有能力提供包括快递、整车及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及其他增值服务(如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等更加全面的服务内容,这些服务以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快速发展。虽然目前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大部分来自单一物流服务,但企业对外包供应链物流服务的需求正逐渐向多元化转变。根据灼识咨询预测,年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0万亿元,预计到年将进一步增至人民币3.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5%。此外,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渗透率(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支出除以外包物流服务支出)预计将由年的31.0%增至年的34.7%。
*策端,支持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发展的*策频出。我国已将现代供应链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发展目标,并退出了旨在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促进先进技术应用适应性的多项优惠*策,相关*策将有助于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发展。
需求端,不同垂直领域的客户需求复杂各异,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具有吸引力。终端消费者对更为迅速且灵活的供应链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激励企业升级供应链。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可通过更佳的原材料寻源采购及生产规划方式帮助企业实现效率提升。此外,由于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在本质上更广泛地覆盖供应链,有价值的数据更易被追踪、整合及分析。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可提供的数据洞察及辅助增值服务(如仓储网络的重新设计及销量预测)对企业也更具有吸引力。
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市场日益增长,生鲜、快销品及服饰等领域增速最快。不同垂直领域供应链需要针对各特定行业的特点量身定制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截至年,最大垂直领域包括汽车、快消品、服饰及3C电子,市场规模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年至年,生鲜、快消品及服饰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支出预计将录得更高的增长率,分别为18.8%、14.6%及12.7%。
由于市场规模庞大、不同垂直领域的需求不一等原因,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格局分散。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年按收入计排行前十的企业仅占7.9%的市场份额。京东物流是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年市场份额为2.2%。行业整合潜力巨大,其中,拥有更高效运营能力、以更大规模提供更好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参与者将会持续对行业进行整合,并获得更大的市场增长潜质。
报告来源
兴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