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哈佛商业评论》“卓越管理奖”榜单揭晓,中国建设银行凭借在大宗商品融资供应链管理项目方面的创新实践,斩获此项殊荣。
近年来,建设银行在大宗商品融资供应链管理领域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参与行业新业态与标准建设,专业能力与品牌影响力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创新模式一
发挥子公司贸易功能,
提升供应链管理综合能力
通过发挥子公司(建信商贸)贸易功能,建设银行在国内同业首创大宗商品买断融资业务,将子公司建信商贸嵌入客户贸易流程,为客户提供仓单回购、代理采购/销售及配套金融服务,通过对货权和交易的有效控制,提升商品融资整体风控能力;同时优化供应链模式,通过有效盘活客户持有的大宗商品仓单等资产,满足企业“降两金”需求,优化企业库存动态管理,产品服务荣获《亚洲银行家》、香港《财资》杂志等多项行业大奖。
创新模式二
搭建区块链物流金融平台,
打造智能货物监管模式
近年来建设银行聚焦存货仓单虚假与重复融资等痛点难点,于年上线区块链物流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物联网”模式,破解传统大宗商品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货物监管不到位、产业难协同、操作风险高等难题。
拓展平台生态智能货物监管模式。作为区块链物流金融创新试点分行,青岛分行目前已有7家外贸客户通过智能货物监管模式实现授信额度新增及支用,累计办理贸易融资业务超笔,业务投放超3亿元;其中,与中储京科供应链科技平台合作试点的“区块链物流金融-货兑宝”电子仓单解决方案项目荣获中国产业区块链创新奖十佳案例。
落地全国石化行业首笔区块链数字仓单融资。通过与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储仓储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生态方合作,内蒙分行于今年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石化行业区块链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业内反响强烈。
打造可视化跨境数字供应链平台。通过与全国冷链等行业核心企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对接,以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为特色,以订单数据为起点,为平台上的交易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最终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程智能化风控。
未来,建行将持续提升在大宗商品行业领域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深化产融结合,探索拓展国际贸易数字提单、内贸运单等多业务场景数字化创新,助力“双循环”新格局发展。
《哈佛商业评论》创建于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目前,该杂志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年7月起发行的简体中文版。
是艰难的一年。疫情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种种严峻挑战,但也造就了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卓越管理者。不论成熟企业还是初创企业,从“无所不知”转变为“无所不学”,变得更坚韧,才是战胜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而在风险中看见机遇更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为了记录和传承这些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创新商业实践,《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自年7月启动案例征集,历经半年的征集和评选,邀请了15位财经界重量级专家及国内外一流商学院的顶尖学者担任评委,共同评选最具影响力的卓越管理实践。综合考量后“YUE管理”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并重磅发布“卓越管理奖”获奖名单,旨在传播原创的本土管理智慧与创新管理实践,助力成长性思维在企业中的发展,启发更多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逆势增长。
END
编辑/小宣
猜你想看
围观
建设银行荣获“用户体验优秀实践案例”奖
热文
建行再获奖,这次的奖状还挺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