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长胜
互联网+突然火了,似乎无论什么行业,只要被互联网+了之后,就变成互联网了。其实不然,互联网+什么,就等于什么。互联网+金融,最后拼的还是金融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房地产,最后拼的还是拿地、跑*策批文、盖房卖房的能力;互联网+零售业,最后拼的还是供应链、服务和成本控制。
目前来看,金融正在被互联网+进来,房地产会稍晚些也要被互联网+进来。最早被互联网+进来的就是零售业,当时没有互联网+的概念,大家都叫它“电子商务”,即“电商”,如阿里巴巴、京东、当当等,苏宁也是在5年前被互联网+了进来。当时不叫互联网+,而是叫“互联网化”转型。
我清楚的记得,年,苏宁宣布成立苏宁易购的时候,看好的人不多,自我革命成功者基本极少,更何况是一个既得利益的大家伙,当时苏宁和国美几乎垄断了家电零售市场。京东宣布要进入大家电市场的时候,连投资人都不看好,在董事会集体反对,最后还是靠着刘强东占有董事会绝大多数投票权才霸气通过。
回头看这些,全都成了故事。但是,故事里有门道。
如今,京东的大家电已经成了它的标配业务模块,天猫也是。而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也从主场大家电扩张到了化妆品、家居、日用百货,甚至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最终,所有的大电商都在趋同化,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拼什么?拼的就是零售商年前就已经在拼的硬功夫:供应链控制能力、服务能力、运营成本控制能力等等。这些才是零售商的看家本领,最终也必将成为电商的看家本领。
我承认,这个观点不是我原创,但是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就深刻认同,直到现在。记得4年前我采访*若,他跟我说的。*若是淘宝商城(天猫前身)创建者、首任总经理,后任当当网COO,带领当当赴美上市。历任易初莲花,万客隆,天津家世界等知名零售企业总经理,执行副总裁等职,有超过20年的商业、零售业从业经验,是坚定的“电商即零售论”的支持者。
现在事后诸葛亮似的回望一下,腾讯、百度拿了那么多资金、资源搞电商,最后为啥都没有成功?其中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优势资源不在零售业,而是社交和流量。流量的确是电商的一个重要资源,但不是根本资源。传统品牌如李宁、美特斯邦威们也曾经下大决心搞过电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根本原因也在于此,他们没有零售商的基因,而是品牌商。
话题收回来,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典型案例,苏宁易购。苏宁易购上线当天,我发过一条微博,意思是说如果张近东真的想明白了,下定大决心电商化,未来一定能吃掉很多当时很火的小电商网站,三分天下必有其一,阿里、京东、苏宁。这条微博当时在圈里转发很多,不同声音也很多,说我对苏宁的判断过于乐观了。现在来看,已然应验。
多说无益,我们就来看看苏宁这几年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结果的。4月21日,苏宁云商“年年度股东大会暨年投资者交流会”在南京苏宁总部举行。面对数百名投资人,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回顾了过去几年苏宁是如何走过来的。
张近东说,“从年起,苏宁就走上了互联网零售商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说看不懂苏宁在做什么,是不是模仿,是不是造概念,是不是迷失了方向。我在这里想和大家说,苏宁从来就在走自己的路,苏宁所做的事一直就是围绕着平台、商品、服务三个主线在开展。只是从综合连锁零售商到互联网零售商,平台、商品和服务的内核需要升级,主件需要打磨。而互联网零售商是前无古人的事,我曾经在年说苏宁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如果有人做成功了,我就不会去做了,大家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