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酒讯杂谈三十七二锅头好酒是比较出来的中
TUhjnbcbe - 2025/5/30 17:43:00

纪磊/文

众所周知,二锅头,自古以来,就有“好酒代名词”的美誉。

这一点,我们曾在前面多篇文章中论述过,主要是基于它的工艺:古法烧锅中一次蒸馏,通常需要更换三次天锅(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鏊,也称天锅)之水。每锅次所冷凝出的酒从香气、口味上都有明显区别。

经第一锅冷却水冷凝流出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的物质成分,尤为明显的如甲醇、醛类,口感刺激猛烈;经第三锅冷却水冷凝流出的酒,高级醇和酸类物质含量较多,口感酸、涩、苦,且因水汽重而寡淡;唯有经第二锅冷却水冷凝流出的酒,尤其是第二锅“头酒”,味道最为醇厚,质量最佳,故命名此酒为“二锅头”。

这一分级摘酒工艺意喻着摘取最好的酒,又因为很长时间里,二锅头其实并不叫“二锅头”,也并没有一个正式的称呼,人们只是知道它是好酒,故此有“好酒代名词”的美誉。

有朋友可能会问,你说的是二锅头和自己(二锅头的前身“烧刀子”)比,算是好酒,这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笔者是反对“排名论”的,就像应试教育中,非要通过考试来给学生排个名次,但有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果不进行一个比较,是很难得出好坏的结论的。

当然,这种比较,并不是为了有所取舍,最理想的竞争环境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显其能。把二锅头拿出来进行一番比较,也是这个目的,不过就是想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证明它“好”。

首先,二锅头具有先发技术优势。我们知道二锅头的诞生地是北京,这绝非偶然。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北京是一个就业非常发达的城市,特别是酿酒技术非常雄厚,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这是因为蒙古族建立大一统的中央王朝,定鼎元大都,使北京从此跃居为全国政治中心和世界大都市。民族流动频繁,中外文化互通,使北京荟萃了四方思想、艺术、技术精华。以中原传统的蒸酒技术,与阿剌吉酒法结合的北京烧酒,开始广泛酿制并流布天下。随之,北京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烧酒发展中心。

这种中心地位一直延续到明清,而随着明清时期,北京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极大地促进了酒业的繁荣,有“酒品之多,京师为最”的美誉,酿酒技术优势也进一步凸显。

而随着竞争加剧、需求多元化,到了清康熙年间,京城烧酒技师秉承匠心、精益求精,终于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创制出分级摘酒的二锅头工艺,促进了高粱烧酒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并使喜好二锅头的社会群体从普通百姓很快发展到皇家贵族。

可见,二锅头的诞生是依托当时最为先进的技术优势的。就像我们今天的看人看待苹果手机、给与它“划时代产品”的高度评价,再比如,华为手机因为雄厚的技术积淀后来居上,成为国人热捧的“新宠”。同样,给二锅头一个“技术控”的赞誉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酿酒原粮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清人如谢墉(—)《食味杂咏》记载:“烧酒,他省所烧不如京师。以各处多以大麦,而京城则以高粱,麦不如高粱之甘也”,这固然是肯定京城酿酒技艺超群,也点出了其中的关键:酿酒原粮。

我们知道,高粱是中国白酒的主要原料,也是最好的原料,闻名中外的中国白酒多以高粱为主料或佐料酿制而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高粱酿酒业。高粱酒以其色、香、味的不同风格展现了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八大高粱名酒中,包括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安徽古井贡酒等均以高粱为原料。

可在当时,京城酿酒以高粱为原料是最早的、最好的。当然,这其中有一些主客观原因,比如,明清时期,国家的长治久安,人口急剧膨胀,粮食供应短缺,为缓解粮荒,华北地区开始种植大片高粱,酿酒行业率先开始试水高粱酿酒,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而在同期,受京城烧酒酿制风气的影响(这里就可以看出,京城的饮酒具有风向标作用),本来已盛产黄酒为主的江南各地也开始大批量生产烧酒,并且很快掌握了蒸馏技术。可是,江南出产的谷物以稻、麦为多,因而因材施教般生产出了米烧、麦烧和糟烧。显然,米、麦所蒸,不如北方高粱作物那样郁烈。所以江南出产的烧酒,在很长时间里质量上一直无法与北方烧酒相抗衡。

综上所述,因为自身的技术进步及长期以来的技术优势,再加上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无论纵向(与自己相比)比较,或是,横向(与其他地区)比较,二锅头的“好酒”的美称都是名副其实的。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酒讯杂谈三十七二锅头好酒是比较出来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