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物流的都知道很多客户都有COD需求(代收货款),卖家与买家之间没有建立信任,买家不愿意先付款,企业也不敢先放货,所以物流企业就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替商家干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事情,而物流企业在其中除了收取正常的物流费用,还会收取一些代收货款的手续费。正常情况下物流企业收到货款,24小时-72小时会把款打给发货企业客户。这个是正常的COD业务。
最近小编了解到了一个通过COD业务进行类供应链金融的玩法,分享给大家。
具体流程:
1.企业有订单,通过物流发货给买家,货款由物流公司帮忙代收;
2.物流企业给发货卖家开具票据(非正规商业票据,类似欠条),这个票据2个月以后可以兑换现金,同时票据还具备流转功能;
3.物流企业发货到客户手中,收到货款的费用,存入物流企业账户;
4.发货客户2个月后可以凭借票据向物流企业要钱。
简单的流程就是这样,一般发货客户多数是生产厂家,那么他们需要先支付原材料的费用,资金被积压,还会通过把票据转给配件厂家,或者其他原材料厂家,这样把资金的风险就转移到了最上游。而物流企业就可以有2个月的货款使用权限,如果是多家企业发货,物流企业手上的资金就很丰厚。
这类操作模式风险性很大,物流企业很容易卷款跑路,或者拿着客户的钱做别的投资。简单计算,一个公司一个月有10单COD业务,如果是B2B业务代收,金额很容易几十万,10单就几百万了。
所以我们反思物流行业关于COD的现状确实存在不少风险:
1物流企业做COD没有资质要求,只要是物流企业,客户愿意相信的都可以做;
2.做COD业务没有明确规定这个业务的还款期限(现在大的全国性企业基本会通过急速回款做为竞争优势),容易出现物流企业挪用资金;
3.代收货款业务,货和款都是掌握在物流公司,风险比较大,规范操作应该通过第三方金融或者平台更安全;
4.信息化比较薄弱,企业很难知道货物具体什么时候交到客户手中,客户是否已经付款,什么时候付款。
而关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建议厂家企业直接选择正规的物流企业COD业务,另外一个就是可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事情,下回分享给大家。
附录:代收货款业务的诞生,来自一条新闻。
新闻内容大概为:贫困山区儿童的老师,看到画报上一则广告,可以为学生们邮购买到称心的课外练习册。于是老师和同学们凑了钱,汇给这个公司制指定的账户,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们一直没有收到梦想中的练习册。后来,他们经过很艰难的寻找,发现,这是一个骗子公司。
这条新闻激起了邮政EMS高层的社会责任感,在邮购成为消费者普遍使用的手段后,信任成为新的危机,也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应该是解决消费者和商家信任危机的最好办法。年1月1日,经过当时的国家邮政局批准,邮政速递EMS创办了代收货款业务(即COD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