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清智库资本后EMBA一班校友孙福军先生,现任北京顶上优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绍兴顶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食厨链品牌创始人。通过在资本后EMBA班级的学习,孙福军先生对供应链及其在中国国情下的应用与发展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成功实现资源整合,大力推动企业在供应链新格局下蓬勃发展。
以下文章转自商界评论杂志,作者食厨链。
全文
字
在年前往美国波士顿的一次商务旅行中,现任北京顶上优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绍兴顶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食厨链品牌创始人孙福军先生从同行的一位美国供应链专家那里首次系统地了解到了供应链,认识到了供应链管理运用的前景。
在回国以后,他结合自身所在的生鲜食品行业发展态势及企业运营现状,从通过各类书籍影片初步了解供应链,到参与相关课程精进知识,再到结识行业专家,对供应链及其在中国国情下的应用与发展展开了更深入的探究。
食厨链品牌创始人孙福军食厨链品牌创始人孙福军先生发现,随着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网络触角深入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逐渐发展成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和供应链中跨国企业的合作伙伴。
目前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仍然是全球供应链的主导企业,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作为这些公司的部分产品或者零部件的供应商甚至仅仅是“代工”的工厂,在全球供应链的“微笑曲线”中处于底层的位置。
孙福军先生认为,在全球化供应链竞争中,我国企业应看清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借鉴成功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总结出供应链整合升级措施,挖掘出供应链价值,率先将供应链系统合理应用到企业运营管理中,全面提升供应链系统管理能力,才能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述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译自英文的“SupplyChain",现在已通过各种渠道被很多人熟识。虽然供应链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但对于什么是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内部,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实质是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也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适时生产(JIT)关系等学者的赞同,但这种关系只局限于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而且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容易造成企业目标冲突。
后来,供应链概念的重点转移到了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英国的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给出的定义是“供应链是在给最终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和活动中所涉及的上下游互相联系的组织网络。”他认为,供应链链条上的每一个组织在概念上应该相互依赖而不是彼此独立。格尼山(Ganeshan)和哈里森(Harrison)则认为︰供应链是一种功能网络,其功能是实施原材料采购,并将其制成半成品和产品,然后经过一系列流转销售给最终用户。
美国的桥普瑞(Chopra)和梅因德尔(Mindl)认为:供应链是一个包括为满足顾客需求直接或间接涉及的所有环节的动态系统,它包括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每个环节都执行不同的程序,并与其他环节相互影响和作用。他们强调顾客是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利。
中国的马士华等学者也给供应链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全球供应链
(1)全球供应链概念
如果供应链在一国国内建立,所有加盟节点企业都是国内的企业,那么,这条供应链就是国内供应链;如果供应链越过国界,加盟的节点企业属于不同的国家或者位于不同的国家,那么,这条供应链就是跨国供应链或全球供应链。
(2)全球供应链特点
①国际性:全球供应链涉及多个国家,覆盖的地理范围大,物流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国际物流运输距离与时间长,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地选择运输路线和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货物在途时间,加速货物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
②复杂性:全球供应链涉及国际间的经济活动,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技术和习惯的不同,在国际间组织好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就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③风险性:全球供应链涉及到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指由于链中节点企业所在国或产品运输所经过国家的政局动荡,如罢工、战争等原因造成的经营损失或货物损害或灭失;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指全球供应链运营中有关的资金由于汇率和利率的变动而产生的风险;自然风险则主要指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地震、海啸、暴雨等而引起的风险。
④高技术性,高标准化:由于全球供应链范围广、环境差异大,需要在不同的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环境下运行,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及网络系统的信息量和交换频次。要保证流通畅通,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必须要有国际化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物流工具和设施,对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要求也更高。
3、供应链管理定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核心企业协调下,本着共赢原则、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产品流、信息流和现金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供应链中的企业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食厨链品牌创始人孙福军先生指出,供应链管理就是优化和改进供应链的措施,其对象是供应链组织和产品流、信息流和现金流,应用的方法是集成和协同,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最终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4、供应链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制造企业已精于采用大规模生产技术来减少成本和提高产量,但在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改善流程设计和灵活性或是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相对投入较少。新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很慢,并主要依靠内部资源、技术和能力。
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MRPII)发展起来,同时制造企业因看到了大量库存对制造和仓储成本的影响而认识到物料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兴起的年代,激烈的全球竞争成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产品以及高水平客户服客的动机。制造企业应用准时制(just-in-time,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战略来提高质量、生产效率和运送时间。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和仓储成本增加,市场出现全球化趋势,企业面临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制造企业开始挑选高质量的、有良好服务声誉的供应商,以更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