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电商构建跨境电商新格局
TUhjnbcbe - 2025/5/16 21:12:00
白癜风专家坐诊 http://www.xftobacco.com/zzbb/

编者按:

中国电商在经历了国内市场长达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当日益成熟的中国电商把在国内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投向新的蓝海,跨境电商因而成为发展最快、独创性最强的领域,中国电商也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必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年3月以来,我国已分三批在35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如今,这3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已成为外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创新创业的新平台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载体。

成都:规模连年翻倍积极构建最优生态圈

9月中旬的一天,四川蓉欧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蕤锋迎来一批俄罗斯客人上门洽谈跨境电商合作。石蕤锋的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并且刚刚开始涉足跨境电商领域,按理说这次洽谈很重要,需要周密准备,但石蕤锋却显得很轻松。

原来,这主要得益于整个成都市的跨境电商服务资源,都集中在石蕤锋公司所在的这栋写字楼里。“足不出大楼,半天时间,我们就能把业务各个环节的问题都弄清楚。”石蕤锋说。

自年1月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成都已逐渐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内陆城市跨境电商发展路径:以汇聚全球优质跨境电商资源要素为核心,积极构建最优产业生态圈。通过线上抓公共服务平台、线下强服务资源整合,成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内陆城市的开放突围

年1月,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称“成都跨境电商综试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

作为当时全国1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中为数不多的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不沿边、不靠海,缺少国际贸易最为倚重的物流、口岸优势,似乎有着先天的劣势,但优势也同样明显:自古以来,成都就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有着广阔的消费腹地和坚实的产业基础。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过去深居内陆的成都补齐了开放短板。

年4月26日,一列装载着41节集装箱的货运班列从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一路向西直达公里外的波兰罗兹。这趟中欧班列,拉开了成都聚力“蓉欧+”向西开放的大幕。中欧班列(成都)在开行首年仅有31列,但到年已达到列,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在此基础上,成都还陆续开行了中亚班列、中俄班列、东盟南向班列,逐渐织成一张联通26座境外城市和14座国内城市的物流网络,为成都建设面向欧洲的出口生产基地和欧洲产品贸易集散中心提供了物流平台支撑。

今年8月26日,世界强利洁时集团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签署全球供应链战略合作协议,将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为利洁时首个辐射全国的跨境保税中心仓。该中心仓具备面向全国全渠道的备货、中转功能,对利洁时旗下美赞臣品牌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销售和利洁时在华布局发展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近些年成都新增的国际(地区)直飞航线“扎堆”,目前国际(地区)航线已达条,稳居中西部首位。正在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规模仅次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将使成都成为中西部唯一一座、中国第三座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凭借国际航空、铁路枢纽功能和口岸服务水平,成都日益成为全国跨境电商重镇。

构建最优产业生态圈

年10月30日,成都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正式揭幕启用。这栋位于成都高新区核心地段的专业特色楼宇,目前已招引集聚20余家跨境电商交易、支付、公共服务等各领域企业和机构,集中体现了成都市发展跨境电商的一个重要思路:构建最优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好比土壤。有了好的土壤,贸易型企业就很容易发展壮大。”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姚正毅分析,成都正是通过吸引优质服务资源来帮助跨境电商贸易企业解决物流、支付、汇兑、税务等“后顾之忧”,从而达到支撑产业的目的。

今年2月,天秤星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入驻中心。这家于年在成都注册的企业,专注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跨境收款、跨境物流、金融衍生等综合服务,目前已拥有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支付牌照。去年,公司所服务的跨境电商在全国各地采购的货物约40亿美元。

甚至连企业的用人问题,也被纳入了商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考虑。今年4月,首届成都跨境电商人才双选会举行,40多家本土跨境电商企业面向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0余所高校提供多个就业岗位。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还与这些高校共同启动了“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联盟”,开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

线下做强服务资源,线上抓好公共平台;营商环境更为便利,企业发展更加安心。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四川省分公司国际分公司国际业务部副经理梁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本地通过邮政渠道出口的物流规模年均增幅约60%。

三年再上台阶

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了解到,自年起,成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连续三年保持%增速。今年1至7月,成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72亿元,同比增长92.35%。其中,进口45.01亿元,出口67.71亿元,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去年10月,《成都市加快跨境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未来三年,成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提高至亿元以上,实现传统实体企业成功应用跨境电商家以上,集聚跨境电商服务企业00家以上,吸引创新创业人才10万人以上,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

这是成都在原有的综试区实施方案基础之上,对内陆城市跨境电商发展新模式、应用新场景、产业转型新路径展开的进一步探索。

成都市商务局外贸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传统外贸、制造及品牌企业,有望代替纯线上跨境电商卖家,成为跨境电商产业主力军;同时,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国际消费场景,满足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国际消费需求,激活国内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升级。

“在深圳、广州、杭州、上海等近海城市构成的东路南北向产业走廊之外,第二条由杭州、武汉、成都等沿线重要城市构成的中路跨境电商产业走廊已初具雏形。”这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下,还将积极研究探索开通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线、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贸易融合发展等,进一步做大跨境电商“蛋糕”。(记者杨迪成都报道)

青岛:依托区位优势架起高效国际物流通道

唯品会(华东保税仓)首单网购保税商品从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3号仓库发出,网易考拉、京东海囤全球、唯品会、菜鸟等知名平台都已在青岛落地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自年获批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青岛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和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加速集聚。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及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相继落地,更为青岛的跨境电商开启广阔发展空间。

青岛持续打造跨境电商发展的最优生态,跨境电商不断迸发外贸增长新动能。今年前6个月,青岛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63亿元,同比增长50.77%,跨境电商业务规模在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72%提高到7.84%。

打造跨境电商北方重要窗口

近日,唯品会(华东保税仓)首单网购保税商品从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3号仓库发出,标志着唯品会(华东保税仓)正式开仓运营。

唯品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华东保税仓为东北亚重要的业务支撑平台,开展进出口双向业务,将华东仓建设成为唯品会“买全球、卖全球”的支点。

据青岛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网易考拉、京东海囤全球、唯品会、菜鸟等知名平台都已在青岛落地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他们看中的是青岛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海运运力优势,以及辐射山东半岛和华北地区的巨大市场潜力。

作为世界级港口,青岛港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了绝佳的物流和交通条件。正是这样的地缘优势,使得青岛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跨境电商的重要窗口。

依托对韩区位优势发展海运跨境电商,青岛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海运快件监管中心,定期班轮“夕发朝至”,构建起一条“中韩海上高速公路”,这一快速物流通道把国际物流时间和运输成本压缩50%以上,实现“空运效率,海运价格”。

此外,多式联运正成为助推青岛跨境电商发展的新优势。以澳大利亚的进口货物为例,从澳大利亚先空运至韩国仁川,再通过海运方式运抵青岛港,全程仅用36个小时。

目前,青岛已初步形成集海、陆、空、铁、邮等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国际物流枢纽,极大方便了跨境电商企业。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相继开通“中亚”“中韩”“中蒙”“中欧”等6条国际班列,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货物“进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货物“出海”架起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

培育自主平台接入世界市场

跨境电商根植于实体产业基础中,青岛拥有童装、假发、户外用品、珠宝首饰、汽车配件等10个出口过亿美元的产业集群,有实际进出口数据的企业达多家。为引导更多传统生产型和外贸型企业向跨境电商产业转型,青岛在引入大型平台的同时,下力气培育本土跨境电商平台。

海尔集团创立的海贸云商平台运用“互联网+大外贸”思维,以“集成、开放、透明、扁平化”方式打造进出口贸易生态网,探索跨境电商B2B服务新模式。中小微进出口企业只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电商构建跨境电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