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8%的GDP是由万货车司机创造的,他们承载着中国货运总量约80%的运输量,他们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中的血细胞,他们联接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他们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全国85%以上的商用车辆为个人所有,车辆所有权过于分散,造成了车辆设备得不到系统的维护和调度,车辆运营的时间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车货匹配网络模式的在骤然间兴起,彻底解决了车找不到货、货找不到车的问题,传统的物流中心被网络配货取而代之,车货匹配颠覆式地改变货运行业的玩法,满帮集团、货拉拉、快狗、省省回头车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顺势崛起,各自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闲不住的滴滴也擂鼓进军,于近日高调宣布入局,向货运行业先行者发起宣战,货运行业似乎正迎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车货匹配平台的出现,让没有稳定货源的商用车司机减少了车辆的驶空率,公里物流运输的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但司机们的荷包却并没有因此变得鼓起来,这又是为何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现阶段我国车辆运力已相对过剩,物流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汽车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载货汽车的载货容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而也加速了载货容量小的老旧落后车辆设备的淘汰,载货汽车的设备装备数量已相对过剩,物流行业现阶段正处于车辆运力高度饱和的状态。在僧多粥少你不干有人干的局面下,司机的辛勤付出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反而陷入了没有底线的恶性竞争的套子里,无法自拔,货运行业的竞争也由此变得更加激烈和白热化,这给在物流行业的从业者——货车司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然这也是市场规律,运力供过于求,运价自然船随水降,谁也没法去改变。
二、车货匹配消灭了车、货之间一切不对称的信息,让运价变得更加透明。
车货匹配平台的出现,取代了司机和货主需要通过中介配货的传统模式,消灭了传统物流行业不合理的乱收费现象,实现车、货间的智能匹配,有效促进车主和货主的联系,促使交易达成,但信息的高效互通使得运费就像秋天的湖水,透彻见底,司机想要通过货运平台找到更高利润的货运业务,比登天还难。
滴滴货运的高调入局,有多大机会?
滴滴入局货运市场,我认为对司机来说绝非好事,大家应该都知道,滴滴怎样独霸网约车市场的。滴滴网约车在发展之时,就是采取烧钱吸粉打补贴的战略,那时不论是谁,只要跑滴滴网约车,都是很赚钱的,这一策略让滴滴网约车短短时间就获取了大量的司机用户,好多私家车主都纷纷变成了滴滴网约车车主,但当滴滴一家独大之后,补贴几乎全部取消了,滴滴凭借自己绝对的垄断地位,把网约车市场作为自家的菜园子,肆意收割,光明正大的提高抽水比例。抽成比例高也就算了,少赚点也行。但对于滴滴司机来说,是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有的用户心情不爽,就会找车主来撒气,最后受伤的一般都会是司机。而且滴滴的扣分罚款都很厉害的,罚的钱有可能两天都跑不回来。
不知大家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