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彦林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短板,比如,国内多式联运深入发展的瓶颈之一——缺乏多式联运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3月14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规范、鼓励和支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依托相关政策,加大对示范工程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培育规模化、网络化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式联运经营人。
“国内缺乏多式联运龙头骨干企业,交通运输部希望通过开展示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不同类型的多式联运经营人,这是国家侧重的方向之一。在政策导向上,下一步将会重点倾向于使用多式联运运输方式的市场主体,为其提供配套支持。目前,国家层面正在抓紧推动实施年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双碳目标’,相关部委也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各自领域的配套支持政策,让多式联运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备优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彦林在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而这,只是我国推进多式联运宏伟工程、不断破解难题、痛点的冰山一角。自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将多式联运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后,国内多式联运破冰而行,以举国之力逐步调整运输结构,并破旧立新、绘制适合国情的多式联运发展蓝图。但是随着多式联运产业实践的纵深发展,新的问题也在扑面而来。如何看待多式联运新发展阶段的掣肘?解决之道又在哪?
专家学者参观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工程
《办法》强化支持示范工程多式联运跨入新里程
《办法》的第十六条明确指出,交通运输部依托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等政策,强化对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国家发改委依托相关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示范工程建设。获得补助资金的项目,按照《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50号)和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资金管理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七条要求,各地交通运输、发展改革部门应对符合当地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的示范工程给予相应支持。
李彦林指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旨在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引领行业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集成效率,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整个区域的物流竞争力,以此推动“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因为多式联运本身具备高效、绿色低碳的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示范工程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规范引导示范工程创建,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办法》,进一步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示范工程朝着更加规范、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里面涉及到相关管理要求和政策支持,是各方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