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济学研究综述物流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影
TUhjnbcbe - 2025/1/25 1:22:00
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经济学研究综述:物流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今天笔者就国内外物流与经济发展,从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和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两个层面展开讨论。

1.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早期的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物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从物流运输成本和费用角度展开了对物流与经济发展的有关理论研究,古典区位理论代表性的观点有: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以完全市场结构为基础,采用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以成本和运费的最小研究单个厂商的区位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勒施(AugustLoesch)在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以及城市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的区位理论,将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方法运用于区位理论分析。现代区位理论则将厂商区位研究从一个生产地扩展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的区位决策,以及对区域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近些年,国外一些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TalleyWayne构建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生产的关系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研究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所产生的空间可达性和服务质量对区域经济生产和运输服务的影响。Pardmore认为,区域一体化整合中,现代物流的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促使企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和区域产业集群,加速了区域劳动市场的扩大、技术外溢和行业创新。DonaldJ.Bowersox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物流发展的关系。Melendez发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和基础设施网络为拉美区域一体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物流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外学者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早期西方学者对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代表性学者有亚当·斯密(AdamSmith)、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和罗森斯坦·罗丹(PaulRosenstein-Rodan)早期西方学者有关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观点可以总为几个方面:航海、运输和港口等设施与对外贸易、商业发展和财富增长密切相关;运输工具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所形成的运输网络有利于生产力提高;应由国家提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以及各种实证方法的广泛应用,西方学者对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阿默德对发展中国家的道路投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运输设施的不足是造成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重要瓶颈之一。交通运输设施是其他基础设施的先行投资,运输设施的缺乏会致使教育和医疗服务设施等其他公共社会基础设施难以引入,同时会阻碍现代技术的传播、农业生产的投入以及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通过市场的联系。Heijden构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仿真模型,采用仿真的方法,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对运输需求、道路拥挤、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

随着计量经济学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计量的方法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Aschauer采用经济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和随后生产率下降之间的关系,证明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的重要性。Hulten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网络外部性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3.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更加全面均衡,既有侧重于企业微观行为的研究,也有侧重于宏观、中观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物流概念传入国内,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领域也成为了国内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现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张文杰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区域物流发展的原因,并对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研究发现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等因素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改变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YingQiu等指出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物流是决定区域经济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区域经济的支配系统,现代物流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领域中将充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发展有效率的区域物流体系。区域物流计划要避免重叠,并支持经济的发展。谭清美等,引入物流当量概念,对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两指标加以综合来反映区域物流能力,研究江苏省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弹性,研究发现江苏省的物流弹性为3.3,江苏省物流能力对GDP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的结论。

周君构建Logistics模型,采用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分析了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增长的影响,并以GDP为经济变量和货运量为物流变量,对-年天津市区域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部分学者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投入产出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可以对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经济政策等经济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李冠霖根据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物流业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发展物流业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并可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益。

蹇令香等运用投入产出波及效果理论,对年和年我国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物流经济实体从横向就构成了物流产业。李靖辉等利用反映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变量,对广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证。

阮君等通过对福建省年个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重新整合,独立出物流业的四大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列昂惕夫逆阵、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全面分析了福建省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宋则等以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了现代物流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包括现代物流业)组成的四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分析现代物流业各项投入产出指标和系数,揭示了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冯云运用全国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投入产出等数量分析技术计算了我国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研究表明发展物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贡献,区域物流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引发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韩嵩等以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析物流业的产业特征和产业关联,结果显示物流业对第二产业依赖程度最强;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程度和辐射仅次于第二产业,而远高于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物流业属于中间产品型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它的影响力要超过一般的服务性行业。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全国和省域层面开展了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研究。芮艳华构建了物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评价体系,并结合上海产业结构和物流业发展现状,对上海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孙浩杰等以西安市为例,综合运用相关分析、贡献率模型、区位熵法、产业乘数法等方法对西安市物流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西安市物流业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其作用仍没得到充分发挥。

赵嘉等运用相关理论对现代物流业对三次产业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山东省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产业乘数法对山东省-年现代物流业优化经济结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沈江等采用-年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物流业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研究发现,发展物流业不仅可以带动的与其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而且还可以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提升与优化。已有研究大部分采用传统方法研究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鲜有学者考虑到空间因素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另外,大部分文献将产业结构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仅采用单一指标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描述。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研究综述物流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