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首创证券,张功)
1板块整体回暖,新一轮疫情影响对行业影响明显
交运板块走势回升:年初至3月29日,沪深下跌16.32%,申万交运板块整体下跌8.48%,位居28个申万一级行业的第8位,跑赢沪深指数7.84个百分点,与年相比,表现明显回升,行业排名上升明显。进入3月,受基本面和新一轮疫情的影响,行业走势明显偏弱。铁路公路板块领跑,物流板块走势较差:截至年3月29日,交运申万二级行业中,铁路公路板块防守性质较好,仅下跌0.58%,表现最好,物流板块受快递和仓储等领域的影响,下跌17.10%,跌幅最大。
2航空:疫情影响仍然占据主导,行业仍然处于左侧配置时期
2.1年下半年疫情散发主导航空走势,航空公司业绩承压
前三季度营收稳步修复,春秋航空盈利同比转正:今年前三季度,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修复,主要航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民营航空修复速度最快,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同比分别增长26.5%和27.3%。在归母净利润方面,A股6家干线航空公司中仅国航的亏损幅度同比扩大,春秋航空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实现扭亏。
第三季度疫情散发致使航空公司盈利恶化:第三季度A股干线航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春秋航空和海航分别增长14.5%和9.7%,增幅领先。由于南京疫情导致暑运提前结束,航空公司普遍受到较大冲击,干线运输航空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普遍扩大,其中南航和吉祥同比由盈转亏,仅春秋航空单季度实现盈利,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减少42.7%。
多家公司预计年亏损幅度扩大:由于年4季度疫情在国内局地反复出现,航空运输复苏速度明显受影响,叠加油价的快速上涨,航空公司业绩明显承压,主要上市航空公司中,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的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同比明显增加,三家合计预计亏损至亿元,年同期为亿元。此外,两家民营航空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的业绩表现略有改善,其中春秋航空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万元至万元,同比实现扭亏。
2.2疫情反复主导国内航空股,需求修复主导国外航空股
行情走势主导因素年内出现较大变化:年上半年行情走势主要受政策和市场需求主导,在“就地过年”倡导发出后,航空股普遍下跌至年内低位,二季度国内市场需求全面回暖,叠加小长假的旅游出行热,航空公司盈利状况大幅好转,股价也随之反弹;下半年,在暑运旺季开局大好的情况下,疫情开始在国内局地散发,国内防疫政策开始趋严,受此影响,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反复,市场信心明显受挫,疫情发展情况成为航空股行情主导因素。进入年,由于“就地过年”的预期落空,航空股受春运预期转好影响出现反弹,但节后由于本轮奥密克戎疫情在国内散发且影响程度明显强于之前几轮,叠加东航坠机事件的影响,航空股再次下挫。
防控政策较松的中短途市场帮助航空公司业绩复苏获得市场认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后全球航空运输受到重创,各国上市航空股均出现明显的下跌,进入年,由于各国防疫政策出现调整和分化,例如美国放开了国内管制和部分国际入境管制、欧盟主要成员国之间人员流通限制放宽等,各地区航空运输市场开始逐步复苏。
从航空股市场表现来看,聚焦中短途航线的低成本航空复苏业绩最受市场认可,例如欧洲的瑞安和威兹航空以及美国的西南航空;其次是拥有较强国内市场的全服务航空公司,例如美联航和达美航空,即使国际航线仍然受限,也能凭借国内需求实现单季度盈利;最后是聚焦中远程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例如英航为主体的国际航空集团和法荷航,目标市场持续受限,业绩很难修复。
2.3市场需求短期受损,共同富裕支撑航空运输长期增长逻辑
疫情反复,航空市场需求明显受挫:相比于年的持续复苏,年航空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反复,年初的“就地过年”和暑运的提前结束,给航空客运市场需求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持续散发的疫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客的航空出行意愿,最近4个月,民航单月旅客运输量维持在~万人次,与疫情前的~万人次存在较大差距,且客座率水平也明显低于年二季度国内需求快速修复时期。年行业完成旅客运输4.41亿人次,仅为年同期的66.8%,低于年初行业修复至疫情同期80%的预期,复苏节奏减缓。
全国每年仅1.5亿至2亿人坐飞机:年我国民航运输总量6.6亿人次,参考航空出行存在往返(2次)的规律,在每人不重复乘机的前提下,年乘机人数应该在3.3亿人,考虑约30%~40%的公商务旅客在年内多次乘机的情况,推测年内坐过飞机的国人应该在1.5亿至2亿人,因此判断我国还存在大量从未坐过飞机的人群。
疫情不影响航空运输增长大势:年11月发布的《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中确定了至年我国年人均乘机次数超过1次的目标,即达到每年约15亿人次,与年6.6亿人次相比,增幅超过%。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9.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万吨,以年为基数的6年年均增长率为5.2%、5.9%和3.9%,其中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剔除-年疫情影响因素,预计-年的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12.1%和8.1%,显著高于-年的10.7%和4.6%。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年或将面临国内和国际航空需求的持续爆发,部分航线市场受运力增长限制,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供小于的局面,提前布局将有机会获得较好的业绩表现。此外,在共同富裕目标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因私航空出行需求,因此在潜在需求群体持续扩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疫情不会改变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2.4多种因素影响航空公司业绩修复
2.4.1油价:油价持续上涨,拖累航空公司业绩复苏进程
航空煤油价格多次突破元/吨:年1月至年3月,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航空煤油价格整体上呈现持续走高趋势,至年3月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突破至元/吨,达到年以来的最高值。年全年的平均油价约为元,较年全年提高约39.7%,根据测算,年6家上市航空公司因油价上涨导致的燃油成本额外增加合计在至亿元。年前3个月,平均油价约为元,航空公司燃油成本压力进一步提高,若年内维持此油价水平,预计将明显拖累航空公司业绩复苏节奏。
燃油附加费作用有限: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开始重新征收燃油附加费,根据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国内航空公司从11月5日起开始恢复征收燃油附加费,公里(含)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10元,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收取20元,但是考虑到目前航空公司整体客座率水平较低,燃油附加费对抵消高油价的影响明显弱于疫情以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4.2汇率:人民币升值利好航空公司利润情况
人民币升值:年下半年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到6.47%,国航、东航和南航分别实现汇兑收益36.0亿、24.9亿和34.9亿元。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29%,经测算全年三大航可实现汇兑收益总额约35-40亿元,一定程度上利好全年业绩水平。年3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较年初小幅上涨0.18%,若维持当前水平,对航空公司业绩影响相对中性。
2.5小结
航空展望:年内疫情防控和国内需求回暖的博弈成为民航运输主导因素,由于疫情局地散发导致民航运输行业的复苏经历了多次反复,“就地过年”和“暑运提前结束”对行业全面复苏带来较大冲击,全年民航运输修复程度显著低于年初修复至疫情前80%的目标,部分航空公司仍然呈现较大幅度亏损。
年前三个月,受到本轮奥密克戎疫情的影响,国内航空需求骤减,预计影响将延续到二季度,因此疫情发展形势仍然是航空运输能否进一步复苏,大部分航空公司能否实现扭亏的最重要因素,若疫情持续反复,我们认为航空运输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