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正按照“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的思路,全力承载机场客货溢出效应,加速临空产业集聚壮大,一座极具“现代范”的生态智慧空港城呼之欲出。
产业集聚耦合 培育临空雁阵集群
产业兴,百业兴。开发建设过程中,临空区按照“非空莫入”产业导入原则,抢抓上合、自贸区和RCEP政策机遇,瞄准世界强、行业领域头部企业,聚焦“2+2+2”临空产业发展体系,发展临空指向新兴产业,带动产业链条向区外延伸,打造航空产业、临空高新技术与空港高端商务业态新高地。截至6月30日,已吸引家机场关联企业注册落户,引进总投资亿元的40个项目。
走进位于空港综保区的海尔跨境智慧供应链管理项目现场,两栋仓库主体已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和屋面施工。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计划建设跨境物流大数据及数字化平台、跨境物流供应链管理云平台、跨境物流产业生态平台等。“我们落户临空区就是看中机场的区域优势、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以及临空区的营商环境。”项目经理许来全坦言。
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别是今年2月24日,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对服务上合示范区发展、加快青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空港综保区共吸引总投资亿元的项目16个,其中在谈的不乏飞奥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华翼大型航空模拟机研发制造等临空指向性强的项目,区域产业的航空特色初现。
完善基础配套 提升服务“硬”实力
为实现基础配套建设与机场同步衔接,今年以来,临空区管委加快推进总投资25.89亿元的电力管廊项目、潍蓝路、李陆路、胶莱路等9项重点配套工程,不断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日,记者在总投资2.99亿元的临空经济区北片区电力管廊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预制件吊装,计划8月底完成土建。“为释放发展空间,我们采用地下管廊敷设,避免建设架空线缆,确保地块的完整性。”临空区管委包项目负责人刘戬介绍,“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完善北部片区基础设施配套,为周边项目提供用电保障。”
工作中,临空区管委制定了项目包挂责任制,逐个项目制定建设台账,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通过与施工方建立动态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精准研究解决办法,统筹做好审批提速、用工用电等要素保障工作,全力为施工方搭桥、服务,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提速增效。
坚持创新引领 打造空港高端商务区
机场是一个“点”的概念,临空经济区则是一个“面”的辐射,点面结合、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以港聚产,以产兴城,港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发展。
当前,临空区管委正加快建设以会展、文旅、TOD为核心的南部商务片区,规划建设山东半岛CBD,打造集商务办公、金融贸易、国际会展、高端商贸、文创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繁华时尚门户区。
“作为机场客流进出的大门,在南部商务片区做好‘留量’文章,就是为临空区发展蓄势赋能。”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综合部部长孙祖斌表示,“我们将以上合空港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建设为引爆点,对标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上海工博会,发展以现代制造业、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为主题的顶级工业展会,做优做强商业商务、会议会展、航空总部、居住生活四大核心功能,实施3年千亿规模的饱和性投资,把空港南部商务区打造成‘港产联动’的试验田、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