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厦门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厦门中行立足自贸创新高地,依托百年中行海内外一体化经营优势,紧跟片区开展的各类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突出对台特色,创新金融服务,实现片区内众多业务的“首发”,成为全力支持片区发展的排头兵。
▲厦门中行将继续围绕“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为自贸片区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图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末,厦门中行在片区内分支机构的本外币资产规模、国际结算量、跨境人民币业务、结售汇、跨境现金管理等业务均居市场首位,5年来累计提供各类贷款亿元,办理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亿元。在服务片区企业用好自贸政策红利的同时,该行各项自贸业务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今年是厦门自贸片区成立5周年,也是厦门中行成立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厦门中行将继续围绕“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统筹全球资源,运用集团国际化、多元化的综合经营能力参与厦门自贸片区各项金融改革探索,加快推动创新转型,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为片区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跨境服务
○
“历时三年,不言放弃,攻克重重难关,最终成功签约,厦门中行扎扎实实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了一份力量。”提起于去年12月顺利签约的某集团在东南亚投资的大型钢铁项目国际银团贷款,中行厦门自贸试验区分行行长卢冬群作为亲历该项目的带头人,感慨颇深。
▲厦门中行交易银行部员工研讨金融稳外贸措施。
据介绍,自年初接手该项目以来,厦门中行作为牵头行,在项目结构复杂、涉及主体多、市场环境变化快等复杂情况下,充分发挥全球化、专业化优势,成功与多方沟通,促成项目落地。据悉,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市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也是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项目。
作为服务自贸金融的中行人,卢冬群表示,厦门中行一直以高度的敏感性和敏锐性,积极走在同业前面,为企业服务。在传统公司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厦门中行通过海内外分行联动,为多家大型企业客户在境外设立的分公司、子公司和办事处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同时,厦门中行还与总行密切联动,为企业设计境外金融服务方案。截至年2月末,全市累计有26家跨国企业集团办理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累计完成资金池双向调拨.33亿元。其中厦门中行参与结算的有17家,户数占比65.38%,累计完成双向调拨.53亿元,金额占比55.54%。
优化创新
○
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厦门中行紧跟片区金融改革步伐,加强产品、业务和服务创新,助推跨境投融资贸易便利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对企业行为习惯的变革,厦门中行也不断加快金融科技的融入运用,强化场景生态服务。
“可以说,厦门中行是目前‘单一窗口’金融服务最丰富的金融机构。”厦门中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沈绿杨介绍,厦门中行于年7月首发了厦门关区首笔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海关税费支付业务,与厦门“单一窗口”鹭贸通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实现线上跨境支付功能。不仅如此,在国家标准版“单一窗口”上线后,该行于去年4月率先在国家标准版“单一窗口”落地在线预约开户、跨境汇款、汇总征税保函、税费融资、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跨境贸易便利化,其中,汇总征税保函为独家服务。与此同时,厦门中行还与地方版“单一窗口”联手推出跨境付汇新模式,企业仅需登录中行网银录入跨境汇款信息即可完成进口付汇。
▲厦门中行柜台工作人员耐心为客户办理相关业务。
近年来,厦门中行也积极参与到片区内平台建设,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包括率先为区内平行汽车进口公司提供授信支持并开立进口信用证、成功落地首笔飞机跨境转租赁购付汇业务、推动以“白名单”方式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两头在外”航空维修企业保税模式项下的付汇管理等等。
响应迅速
○
“每次新政策的消息一出,企业的咨询电话马上就会打过来。”采访中,沈绿杨表示,作为备受企业信赖的“智囊”,厦门中行的专业团队会在第一时间对各项惠及区内实体经济的自贸新政策进行梳理和研读,向企业宣传政策红利,为企业提供服务。“最快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当晚政策发布、当晚线上讨论分析、当晚提供解读和对策指导。”
据沈绿杨介绍,厦门中行和政府相关部门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在“吃透”新政策、配合开展政策研究的同时,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并实现各项产品创新,把政策、产品“送出去”给企业,助力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创新便利。
▲厦门中行联合厦门市中小企业协会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厦门中行供图)
作为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的战略合作顾问和同业先行先试的代表,五年来,厦门中行及时收集企业对政策理解与金融方面的需求与诉求,积极配合相关机构开展各项自贸片区政策的研讨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厦门中行还联合了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海关、商会、电子口岸公司、街道办等,举办了多场政策宣讲会、专家论坛,交流各类自贸创新案例,有效实现了政、银、企之间的信息互通。
此外,为服务好自贸片区内中小微企业,厦门中行还为企业举办相关主题培训,量身打造专门服务,提供流水贷、税贷通宝、易贷通宝、外贸通宝等多种中小企业融资产品。
br/链接
br/紧跟政策
○
实现多业务“首发”
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厦门中行紧盯政策动态,实现了多项落地政策的业务首发。继年自贸片区挂牌当天办理了首笔区内企业跨境人民币借款万元后,该行还在片区内融资租赁企业跨境人民币借款、“集中汇总征税”通关保函业务、“泛珠”四省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保函业务、产业基金以及片区内企业对外投资、NRA结汇业务、A类企业收汇直入一般结算户、企业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资本项目收入境内支付便利化等均实现了业务首发。
年,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局《关于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业务的通知》出台后,厦门中行在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牵头组织自律机制成员共同制定了《厦门市自律机制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据统计,11月中旬该方案公布后的短短一个半月内,该行自贸片区内机构累计为优质企业办理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6.51亿元。
主动对接
○
助力飞机租赁行业发展
近年来,飞机融资租赁业稳步发展,厦门自贸片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厦门中行依托集团优势,用专业的服务积极参与到飞机租赁行业的发展当中。年,厦门中行曾助力某航空公司引进了波音公司交付中国民航的第架飞机。
年,某航空公司的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作为厦门自贸片区首创性业务,被列为厦门20个高端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项目之一。在获悉该公司的业务需求后,厦门中行迅速理顺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厦门市分局报备该创新模式下租金跨境支付的业务办理、申报流程。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该行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最终促成项目顺利按时落地,开立跨境转租赁项目的首家SPV账户及首笔跨境转租赁保函,完成项目首笔购付汇业务,并在此基础上陆续落地了19架飞机的跨境转租赁所对应的17家SPV账户及购付汇、保函业务,有力推动了自贸片区保税租赁模式的创新开展。
据悉,厦门中行已与区内28家SPV公司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已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8亿元,国际结算量8亿美元。
多管齐下
○
深化两岸金融创新合作
在自贸片区成立之初,厦门中行与厦门自贸管委会、台北中行签订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合作备忘录》,搭建了对台金融合作平台。五年来,厦门中行积极与台北中行和台湾同业开展合作交流,努力推动两岸金融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包括积极参与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落地厦门市首笔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积极推动对台直投和直融业务,落地厦门市首笔对台人民币直接投资等等。此外,厦门中行积极还发挥个人金融业务优势,率先开办全市首批自贸片区内个人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15种外币及新台币兑换及7种信用卡业务,为在厦台籍人员提供服务。截至目前,该行与50家台湾金融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并与台湾同业在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融资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自年厦门中行启动了海峡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业务以来,截至今年3月,累计调拨批次,调运人民币资金总额达.53亿元。
点击
足不出户
○
实现海运费境内支付
厦门中行自主开发“境内海运费云平台”
有效提升服务速度
“疫情期间不用到网点扎堆排队交海运费,这个新平台真的方便又安心。”疫情发生后,厦门中行对国际贸易项下海运费及其他费用的线上支付方式进行积极探索,成功开发并推出“境内海运费云平台”项目,受到了企业客户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厦门地区货代、船代企业众多,主要外币结算业务为境内外币海运费支付,在传统柜台模式下业务流程较为繁琐,而大量业务集中在网点柜台办理,也给客户带来不便。
▲中行厦门自贸试验区分行员工为企业客户办理业务。
“这个平台开发的初衷,既是为了提升广大物流企业客户体验,满足他们复工复产后的电子化支付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有效避免疫情期间大量客户在厅堂聚集办理业务的情况发生。”据厦门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境内海运费云平台”,企业办理海运费境内汇款业务只需在网银提交境内外币汇款申请,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