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自动驾驶2021谁将引领下一个10年
TUhjnbcbe - 2024/6/19 19:22:00

Robotaxi已正式踏上商业化的征程,开始自我造血,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也开始渗透到千行百业,在这场长远变革中,率先量产落地的玩家将成为领跑者。

东篱

年是属于自动驾驶的一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直言,经过35年的从0到1的科研探索期之后,全球智能驾驶产业在年开始进入“从1到10”的市场创新期和产品孵化期,而这个过程将持续10年时间。

换成更多业内人士的说法,自动驾驶进入了下半场。

推进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是下半场的主旋律。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在努力推动着产业不断加速向前,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与量产无人驾驶车辆的需求成为一声哨响,拉开了这个万亿美元市场下半场比赛的大幕。

毫无疑问,共享无人出行服务也就是Robotaxi是这个行业的明珠,也是各个参与方努力打造的标杆。在经历过科研探索、测试场、路测、试运营等阶段之后,11月25日,中国Robotaxi商业化迎来历史性的一刻:百度萝卜快跑在北京亦庄完成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的付费订单,价格为1.34元。

在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看来,无人驾驶将催生共享出行的新业态,年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将进入全面商用阶段。

百度萝卜快跑1.34元的首单费用并不高昂,但这是从免费的示范运营到付费的商业化试点的重大跨越,一直被视作“吞金兽”的Robotaxi真正迎来了能够实现自我造血的曙光,加速打开了“汽车机器人”的万亿美元市场空间。

当然,自动驾驶产业商业化不应该局限在出行领域,越来越多的Robotaxi公司选择“降维打击”,跨入更容易实现落地的场景,无人小巴、干线物流、同城货运、港口、矿区、封闭园区以及低速无人配送等领域成为新的战场。

只是这样“降维”是L4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复用与迁移,降到真正落地在汽车上的自动辅助驾驶公司并不多,但L2+的技术反而是在目前满足车企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功能。

而百度Apollo早已未雨绸缪,在其发布的ApolloMoon上预见性地采用“ANP-Robotaxi”架构,为无人驾驶和辅助驾驶“两条腿走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竟Robotaxi的商业化让市场看到光明的未来,而辅助驾驶的落地真正让自动驾驶公司在商业化道路上自我造血,让企业能等到汽车机器人真正到来的那一天。

在自动驾驶这条黑夜通向黎明的道路上,百度一直是举着火把走在最前方的那一个,下一个10年,这个领跑者会是谁?

01政策东风,按下商业化加速键

在可预见的未来,出于战略安全性、基础设施投资、法律法规差异性等重要考量,未来自动驾驶将呈现显著区域性。尤其是随着数据成为新的“战略资源”,政府也不会放手让别国制定法规和标准。

一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合伙人告诉HDAuto,中国、东亚、美国和欧洲将形成各有特色的无人驾驶法规和标准。而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推出的法规和标准都将助力本土自动驾驶公司的成长。

在自动驾驶上半场,市场对于企业的期待就是专注技术研发,企业打磨出一套安全可靠并且满足未来大规模量产需求的自动驾驶系统。

简而言之,上半场就是为了证明技术的可行性。因此,在不同城市的开放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成为当时企业最大的诉求。

年底开始,北京出台全国首个路测法规,上海在次年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之后,全国开放测试的道路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车辆开上街头。

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企业在年下半年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道路测试,进行载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尝试成为新的诉求。百度Apollo在北京、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在广州、滴滴和AutoX在上海等地都开展了示范运营的尝试。

年,上海最早开放示范运营的区域

年,诸多法规政策的发布和放开则进一步加速了中国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的成长,百度Apollo等都是受益者。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在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自动驾驶行业的标准,随后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则是从顶层设计层面指出,要“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在顶层设计的驱动下,北京、深圳等城市相继开放主驾驶位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

毕竟主驾上薪酬不低的人员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强大阻力,虽然安全员的即时接管保障安全,但要真正实现商业化,“无人”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年5月2日开始,百度Apollo旗下完全无人驾驶车辆在北京首钢园区向公众开放,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营,公众可以通过百度萝卜快跑App约车体验。

这并不是所有自动驾驶公司都能够做到并且做好的,一家中国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就在近期暂停了在美国加州的全无人驾驶道路测试。

拿掉安全员是为了降本,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要商业化,更重要的是“开源”,也就是企业要真正让商业模式跑起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在政策的推动下,11月25日,中国Robotaxi行业迎来了高光时刻:《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发布,百度Apollo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当天百度Apollo就完成了首个Robotaxi收费订单。

有关部门进行正确且快速出台的政策引导,百度Apollo为首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开展商业化落地,两者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与循环,加速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

以百度为例,8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公函回复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于今年3月提交的《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目标》,表态“将继续推进车联网在典型地区、典型场景大规模试验和商用部署,创新探索运营模式与商业模式,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与发展模式”。

如今,自动驾驶商业化呈现技术降维和场景降维的双重趋势,日本和德国相继批准L3级量产车辆上路,预计国内的政策也会很快跟上,百度Apollo等已经在L4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获得政府和市场认可的公司获得量产落地许可方面更具优势。

02规模,规模,还是规模!

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这条漫长道路上,从技术转化为产品,再从产品成长为商业应用,是规模化落地必须迈过的坎。

只有规模化商业示范运营与规模化的生产才能加速自动驾驶公司和产业在下半场的成长未来,如果没有足够大的规模来摊薄软件研发和硬件采购成本,真正的商业化之路就很难开启。

在年之前,各家企业都努力证明自己技术的可行性与领先性,毕竟自动驾驶产业既是自成产业,更要赋能产业,如果自身没有硬核的技术支撑,难以赋能产业,更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反过来,规模的扩大能够不断反哺技术的升级与进步。

在上半场结束的时候,在规模和技术的相互促进之下,各家公司都在秀自己的规模化能力,纷纷开始圈地开辟新城市,同时降本增加新车型。

在即将过去的年,自动驾驶公司们都在开疆拓土。小马智行升级了其提供Robotaxi服务的应用程序PonyPilot+,并在广州南沙和北京亦庄等地扩大示范运营的范围,元戎启行7月在深圳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运营涵盖福田区在内的近百个站点。百度旗下的无人车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更是落地北京、广州、长沙、沧州、上海和重庆等6个城市,面向公众常态化试运营,成为国内落地示范运营城市最多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

另一方面,更多适合规模化运营的新车型开始落地,从原来的林肯MKZ转向自己的车企合作伙伴所提供的车型,硬件动辄百万的成本正在大幅下探。

在日产轩逸的基础上,文远知行与新股东广汽的合作愈发紧密,百度推出的ApolloMoon在北汽极狐的基础上增加了威马、广汽埃安等更多车型。

一个现象级的数据是,百度Apollo平台测试车队的规模已达辆级别,服务车型在明年将达到4款以上。

随着车辆的增加,测试里程也在急速上升,从百度对外披露的数据来看,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测试里程超万,8月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布的测试里程超万,而今天,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万。

可见,庞大的车队规模、众多道路状况迥异的城市和漫长的测试里程,带来的是海量的数据,足够多的cornercase(小概率出现的复杂路况)训练自动驾驶算法,进而反哺自动驾驶技术,使其不断提高并改进,最终为完全无人车规模化商业化做准备。

进入下半场之后,行业的参与者更加强调“规模”,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就在今年10月份表示,其目标是年拥有至少万辆自动驾驶汽车。国内也没有落后,李彦宏在百度Create(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过去一个季度,“萝卜快跑”提供了11.5万次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并豪言年扩展到65个城市,年落地个城市。

在车队规模之外,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们开始追求开放区域内的商业化试点运营。

“萝卜快跑”首个付费订单的用户

11月25日接下国内首个付费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之后,萝卜快跑为中国Robotaxi竖起了一个里程碑。小马智行同样获得亦庄的收费试点资质,并开启了商业化运营。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百度Apollo还是Waymo、Cruise等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主要还在试点几个大城市的部分区域,要像Uber或者滴滴,能快速铺开、抢占市场并不容易。

毕竟要做到如此规模的城市布点,不只是服务落地、开放运营如此简单,前期高昂的车辆硬件成本、后续维修保养以及车辆的运营调度都将是各个公司必须面对的挑战。

而这注定是一场长期的战役。

03场景降维+技术降维的双重突围

“人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了未来十年的变革。”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放在自动驾驶行业非常应景。

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逐渐落地,未来前景非常光明。作为AI最具商业价值的场景,自动驾驶若能落地生根,根据IHS发布《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预测,年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其中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出行市场未来会转向无人车出行服务场景。Robotaxi市场头部玩家将集中到2-3家,其市场份额可以达到40%以上。

《汽车之心》曾测算,年“萝卜快跑”的营收有望达到2.7亿元人民币,它是以台运营车辆为基础进行计算,同样数量的汽车,目前百度报出的单车价格为48万成本,仅成本价就需要14.4亿,5年的运营周期收入13.5亿元,理想状态下,不计其他支出和收入变化,仍旧会处于亏损状态。

虽然作为科技产品,Robotaxi的商业价值并不单纯以盈利或亏损计算,市场更在意想象空间巨大,但在上市之前,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参与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动驾驶2021谁将引领下一个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