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的这样划分两种服务业,把服务业分为了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表明了在不同的时期,服务业的基本内容不一样,只有到了工业社会后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在中国,年,*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个概念,而到了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则明确表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这表明我们*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了一种发展目标。
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表示,要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和推进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策措施,要不断地发展金融业、保险业、物流业、信息业和法律服务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同时也要不断地挖掘文化产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潜在需求,通过使用现代的经营方式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来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与提升,促使服务业的比重增加与水平的提高。
*也提到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任务。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是有区别的,正如安士婧研究,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不但包括了传统服务业的相关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同时包含了新兴的服务业,它的本质可以说是实现了服务业现代化。它们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OECD直接从服务业的外延入手对服务业进行了界定,认为服务业是多种经济活动的一个集合,并不直接同商品生产、采矿或农业相联系,一般采取劳动、咨询、管理、娱乐、培训、中介等形式提供人力资本价值。周振华认为服务是一种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他进而提出了服务业所具有的若干经济学特性。
姚战琪等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依托高新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产业,包括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以及一部分由传统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与经营模式创新而形成了现代服务业。他们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业、研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物流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的行业。
朱晓青与寇静的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了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培训业、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利事业、文化体育娱乐业、专业化商业服务等。蒋三庚所言,虽然对服务业的定义与范围存在争议,但所有研究都公认,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趋势,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策。
迟树功认为,现代服务业分类标准框架应包括信息传输、租凭业、科学研究、金融保险业、教育培训业、水利环境管理、物流业、卫生、房地产业、娱乐文化、商业服务业和体育业等等。此外,有的学者把现代服务业包括的产业部分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其中狭义的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它还包括了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娱乐、卫生等公共事业部门。
还有些学者把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但是这还不够确切。世贸组织的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有了一个参照标准,它们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环境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以及电讯服务、教育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等,还包括了娱乐、商业服务、文化和体育服务等。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哪些行业或者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在我们国家,现代服务业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十五大”报告,但是到现在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把金融业等九大行业规定为现代服务业部门的行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采取国标的分类标准。我们认为,它包括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商务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物流业、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利事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房地产业、专业化商业服务等。
需要注意,我们必须区分清楚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有些学者把服务业等同第三产业。而我们这里的划分标准却不一样,这里服务业不等同第三产业,服务业能够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的服务业。从狭义的角度看,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是相对应的。一般认为,传统服务业主要指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的行业或者产业,它们多数有较长的历史,比如饮食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等。
但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是有区别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指在工业社会比较发达的阶段出现的,它们基本上是在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观念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它们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产业相结合所产生的。
就具体而言,它们主要包含了两种类型:第一种主要为随着信息化和其他科技的进步而出现的新兴的服务业形态,比如计算机及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健康产业、生态产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以及现代物流业等;第二种类型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由传统的服务业的变化和与延伸而产生的服务业形态。
比如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租赁业等现代金融业,包括建筑、装饰以及物业等在内的房地产业,包括会计、审计、评估以及法律服务等在内的中介服务业等。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它们主要通过自己的服务作用,将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相关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促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转化与运行。
就广义的角度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服务业,它们是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升级的过程中、由新兴的服务业发展壮大与传统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过程中而出现的新型的服务业体系,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作用表现为它们在在国民经济与就业人口中的重要位置和服务业的高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
它们拥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统称为“三高”,并且,现代服务业从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等“三新”特点,它们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优势,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综合竞争力以及现代化水平程度的重要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服务业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变化之中,它们会随着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拓展到新的领域,增加一些新的内容,现在是现代服务。
但是以后则可能变成了传统的服务业;并且,但现代服务业的概念也不是瞬间就会发生变化的,而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它们同时拥有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年10月,《关于加强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明确指出其战略意义,要立足国情,努力实现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与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王昌林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与重大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作用,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潜力巨大的产业。它具有战略性、新兴性、创新性、需求性、阶段性等特征。汪秀婷、杜海波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五化”趋势。他们的研究还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的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之一是产业的融合,产业间的关联性及产业主体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可见,产业融合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