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共享经济来促进绿色消费的有效实现,应先明确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理论原因,全面系统地建立激励系统,从而保障绿色消费的真正实现。
共享经济,从理论层面上具有显著的绿色特征,能够与绿色消费的理论范式进行高效耦合,进而在理论层面成为促进绿色消费长期实现的有效手段。共享经济模式对绿色消费的长期促进作用,涉及到需求端、供给端与*府三大领域。在需求端通过润滑环境资源开发的投票机制、建立包含绿色因素的效用函数,在供给端通过将环境因素内生化,形成自然资源的绿色投票机制、绿色生产函数、绿色物流,在*府部门通过熨平中央*府与地方*府的*策博弈,重塑*府角色,进而从需求端、供给端与*府等三大方面全方位地发挥共享经济所特有的绿色效应,最终保障绿色消费的长期实现。这一过程,从理论上构成了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的作用机理。
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的理论原因在于共享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绿色”特性。这种绿色特性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较为显著,并与绿色消费的理论概念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因而在理论上成为绿色消费长期实现的重要手段。
共享经济,是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交易模式,其实质在于显著降低了交易费用,整合了碎片化资源,使得在传统市场上无法进行的市场交易成为可能。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下的新经济模式,在不断促进消费和生产转型的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其本身所具有的“绿色”特征。
共享经济的“绿色”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共享经济高效地分离了部分产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有效整合;第二,共享经济整合了碎片化资源;第三,共享经济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第四,共享经济拓宽了信息分享渠道。共享经济的独有特征,使其具有了明显的绿色性,成为了推动绿色消费的崭新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对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再定义
共享经济,将产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进行了暂时的分离,使得产品在没有变更所有权的基础上实施了使用权的短暂转移。这种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得产品的暂时使用者在行使完相应的短期使用权后,能够将其自动归还给产品所有权的拥有者。共享经济对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再定义,相较于传统交易更加方便灵活,降低了转化成本,提高了产品利用效率。
(一)传统经济中的使用权与所有权
在传统的经济交易中,产品的所有权通常与使用权进行了捆绑,对产品的使用权往往建立在产品的所有权之上,因此消费者要想获得产品的使用权,必须连带性地获得产品的所有权,从而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也有将使用权与所有权进行分离的交易方式,比如租赁这一形式。传统意义上的租赁,在交易过程中实现了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然而却在多数情况下限定在了房屋、大型机器设备等特殊的商品之上,对于广大普通消费者群体而言,一般仅限于住房的出租等形式,交易方式较为狭窄,交易频率偏低,交易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较为高昂。
(二)共享经济下的使用权与所有权
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产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分离与重新整合。依托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包括住房、出行交通、特殊劳动技能、知识等众多交易产品都实现了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伴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交易产品的范式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不同性质的产品能够将使用权与所有权进行分离。大多数商品的经济价值都依托于自身的所有权,因此在交易中往往具有较高的价格。而依托互联网平台,相关交易将重心从所有权逐步转向使用权,扩大了使用权在交易中的比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降低了产品的交易成本。
(三)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整合的“绿色”特征
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产品在交易中出现了使用权与所有权的暂时分离现象。从私有产权的角度看,共享经济强调了两个方面:使用权高于所有权,不使用便等同于资源的浪费。共享经济使得消费者与共享产品的供给者将交易锁定在了短期的使用权转让,而不是所有权的转移之上。通过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的交易,使得单个产品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产品的效能扩大。追求产品所有权的占有,将会使得产品的利用限定在拥有所有权这一狭窄范围,降低了产品的利用效率;而追求产品使用权的最大限度挖掘,则会显著提高产品自身的利用效率,降低产品的交易价格。单个产品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生产该产品所产生的环境损耗,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得该产品拥有了绿色产品的相应特征。因此,共享经济对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整合,使得产品的特定性质更加灵活,产品的交易形式更加多样,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共享经济整合了碎片化资源
共享经济通过整合碎片化资源,提高了经济社会中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大地降低了碎片化交易所产生的高昂交易费用,从而减少了重复生产该类产品所消耗的自然资源与污染排放,提高了此类产品的绿色特性。
碎片化的资源禀赋是经济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私有产权制度并不是碎片化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其并没有充分地挖掘资源本身的使用价值。在传统的经济交易中,由于交易手段、交易方式、信息获取等诸多限制,导致相当数量的碎片化资源无法通过传统交易发挥其自身所拥有的使用价值。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成熟的碎片化资源交易平台得以建立,碎片化资源的信息获取成本、交易成本急剧降低,并通过相应的技术平台得以广泛应用。在房屋短租、顺风车出行、共享单车等传统经济无法实现的碎片化交易中,共享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为其提供了简便快捷的交易匹配机制,从而使得相应的碎片化交易能够广泛、深入地施行。这种碎片化资源的整合,使得短期闲置房屋得以有效的利用,降低了私家车出行的空置率,提升了绿色公共交通的使用频率,从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改变着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从而间接培育了消费者群体的绿色消费。
因此,整合碎片化资源,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熨平碎片化交易的相关障碍,是共享经济自身所具有的第二个绿色特征。
共享经济降低了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的实质,是交易成本的最小化。19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使得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媒介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匹配与信息获取的成本。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使得企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重新被进行定义,这使得其对环境资源禀赋的开发与使用效率增加、资源损耗降低。共享经济对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共享经济在资源利用效率、信息获取与匹配、生产成本压缩、销售手段革新和销售渠道拓宽等领域相较于传统交易而言具有了相对优势,从而提高了其“绿色”特性。
(一)交易成本降低使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共享经济的独特性质提高了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也印证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研究结论:*府与私有化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离散型管理模式,还存在着中间环节与中间地带,这种连续型的合作管理模式使得公共资源的开发管理方法具有了多样性,合作管理下的地方社群模式在多数情况下比市场与*府两个极端的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共享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方社群合作管理下的交易成本,使得这种连续型的管理模式相较于国家管理和私有化市场运作而言更加有效、管理成本更加低廉,从而提高了公共资源的管理效率,而环境资源正是属于公共资源的范式。这种效率的提高,使得共享经济的“绿色”特征更加明显。
(二)交易成本降低使供需匹配更加优化
共享经济的发展依托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实行供需的匹配,充分发挥了价格机制在交易中的决定性作用,突破了传统市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交易的核心,通过价格机制为不同商品进行价值衡量,并推动了非人格化交易的广泛施行。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价格机制的潜在效益被充分挖掘,用户越多,市场越庞大,交易匹配的可能性也越大,交易成本将越低廉。庞大市场的充分挖掘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同时降低了共享产品的平均价格。例如在大多数的城市,Airbnb的短租价格比一般的酒店价格平均低20%。21短租业务的兴起使得平台能够匹配更多的短租交易,提高了供需双方的福利水平,形成良性的共享运行模式。
共享经济拓宽了信息分享渠道
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进步。这种高速的技术进步直接引致了共享经济这一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宽了信息分享渠道,极大地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从而保障了碎片化交易的流畅进行。
信息收集成本构成了传统经济运行中交易费用的绝大部分。信息分享渠道的拓宽、信息收集成本的显著下降使得共享经济模式相较于传统经济具有了绝对优势。这种信息的优势,大大降低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保障了产品供给者与需求者的共同收益,提高了交易所产生的外部正效应。传统的信息获取成本正在逐渐被信息甄别成本所取代,而信息的甄别,则可以通过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开评价体系较为公正、客观地施行。信息分享渠道的拓宽,使得产品的绿色性能够被广大消费者群体较为容易地获得,从而增加了绿色产品的竞争力,保障了绿色产品和绿色技术的普遍推广,使得共享经济在发布信息、甄别信息以及评价信息等方面具有了经济运行的“绿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