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的供应链产业链要维持效率,需要跨区域跨省份协调,解决物流畅通和产业链生产的统一性。
在过去一段时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增加。
在日前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会上指出,在经济工作方面,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策,力争在上半年全部落地,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策工具。
中国*府已经制定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的规划和方案,同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刺激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中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好,不能“单打一”,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需要系统性协调配合,防止失衡后冲击其他方面工作,造成更大失衡。
目前疫情对经济和发展一些领域冲击较大。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如果防控措施不能精准有效地实施,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就有可能会影响投资、生产与消费的经济循环,也会进一步阻碍稳增长*策真正落地发挥作用。因此,各地必须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不搞简单化、一刀切,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前提。
在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应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将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当前稳定工业增长的首要任务。稳定产业链大循环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工业稳增长的重中之重。目前,影响复工复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影响下物流运输不畅导致企业供应链断裂,因为缺乏零部件停工;二是人员流动受疫情阻滞,造成一些企业无法正常开工。而这部分物流和人流被中断后,就会造成相应生产环节的停滞。
目前,虽然在相关部委的协调和推动下,通过白名单制度实现了重点企业稳定生产,也进一步促进了物流畅通。目前,被列入“白名单”的主要是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其中以大型企业为主。然而,供应链产业链上的企业可能有成百上千家,其中很多是中小企业,并且分散在不同省市和地区,这些小企业应该同样被重视。同时,也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