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93.html下文摘自《智能工厂物流构建:规划、运营与转型升级》,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上海天睿物流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编写。1、存在的问题
智能工厂物流信息平台在构建过程中通常容易存在一下问题:
(1)缺乏信息化战略企业期望建设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体系,但是尚未做好智能化/信息化的战略准备。由于没有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战略导向,绝大多数传统企业的IT经理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是什么,未能给工厂物流运营信息平台提供任何的发展、优化和突破的新思路和新动作,甚至成为信息化升级的障碍。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信息化需求,逐步引入ERP、MES、WMS、APS等软件系统,这些软件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功能覆盖。(2)物流流程基础薄弱企业往往在没有推动计划-物流-生产模式、流程的优化之前,配合软件公司要求各个业务部门配合上线,结果成了标准软件指导业务整改。物流流程未经过规划与优化的企业,意味着尚未做好融合先进软件的准备,于是企业通常模仿和借鉴标杆,获得关于“某同行业企业用某软件不错”的信息,盲目导入软件结果通常容易事倍功半。(3)物流基础参数缺失物流基础参数缺失或者不准确,无法做到信息与实物的一一对应,更无法通过信息平台来驱动智能物流设施的运转。制造企业在精益化、智能化升级时,物流管理数字化水平往往成了约束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瓶颈。具体而言,缺少物流参数、没有包装和作业标准、无法实现实时量化管理、信息流和实物流脱节、缺少物流计划、盘点效率低且账实难一致等问题,是制造企业迭代升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物流数据逻辑不清晰未建立本公司的信息管理维护和数据处理的逻辑能力,软件能力与数据能力不匹配。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清楚其“大数据”到底需要哪些数据。在流程设计时,忽略了时间和数量的参数设计;在质量管理时,除了质量的基础数据之外,并未设定该数据的流转时效和相关价值;设定生产产能时,并没有梳理计划-物流-生产执行过程的数据逻辑,于是无法做进行计划和执行之间的差异管理;价值链上各个部门的KPI并没有按照公司总体战略绩效指标分解,都是按照各自利益最大化来设定和博弈。此时,企业往往希望通过软件公司完成物流业务和数据逻辑的梳理,但事实上软件公司对于企业业务和数据逻辑的理解,未必能比企业自己团队更清楚。(5)软件协同无法匹配业务需求没有使用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企业,其物流管理通常采用手工模式来运营信息,容易导致现场混乱、数据缺失、库存管理相对无序。随着制造技术、规模、产品能力、信息技术的可得性等的发展,制造企业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企业不同时期导入了各类系统如OA、ERP、PLM等,这些系统在各自领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生产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孤立、单纯的依靠这些“模块性质的系统”,尚不能帮助企业系统性的实现高效的运营,因此很多环节还处于不实时、不可控、不科学的状态中,主要表现为割裂、人工介入处理、数据缺失、淡化、错位等。比如:如何实现人、机、料、法、环、测的统一调度,如何实现计划和实际生产的密切配合,如何保证生产物料对于制造要求的实际配套要求,如何协调自制件、前置工序的生产和库存,如何使企业和生产管理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生产现场的变化、从而做出准确判断和快速应对;如何提前预知瓶颈问题的发生,从而做到早期预警和启动应急物流;如何保证生产计划得到合理而快速修正;如何提高当天作业计划达成率;如何识别真实的产能;如何控制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等。虽然ERP(企业资源计划)和现场自动化设备都已经很成熟了,但ERP服务对象是企业管理的上层,对车间层的管理流程一般不提供直接和详细的支持,也做不到实时抓取数据和实时响应。在ERP中几乎都忽略了物料计划和物流计划及其过程监控,同时,尽管车间拥有众多高端数字化设备,也在使用各类CAD/CAM/CAPP等软件,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特别是车间生产现场管理部分,如计划、排产、派工、物料搬运、齐套管理、配送上工位、容器具管理、现场空间管理、物流质量和制造质量等,还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和制约了车间生产能力的发挥。(6)缺乏过程偏差管理和应急物流能力在智能工厂物流实际运营过程中,面对各类变数,可能有偏差数据的统计和可视化通知,通知的对象是操作团队或者监控团队。但是,往往不能保证偏差数据抓取、通知的实时性和真实性,从而难以保证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导致制造过程系统的累积误差。比如,供应商端出现了诸如停电、堵车、交通事故、批量不合格等因素导致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打电话、发传真(而不是系统)等方式告知管理人员;仓库端如果找不到物料,通过人工当面沟通或者对讲机通报;制造端如果设施故障导致计划变更,通过开会或者对讲机沟通……都无法保证全过程的数字化,容易导致无法交付、无法追溯、无法查询。智能制造需要的偏差管理,是通过智能化的数据抓取方式,直接通过系统传递给关联系统或者智能设施,“看”偏差数据的可能不是人,而是整个供应链系统,实时的进行有效反馈和处理,形成自组织、自反馈、自调整的职能运作体系。(7)缺乏懂物流业务的IT人才缺乏智能物流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IT人才,懂得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的IT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尤其缺少既熟悉相关业务,又懂相关IT技术和软件应用的IT人才。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企业对于智能物流技术、信息化技术缺乏信心和创新,容易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邯郸学步,软件反而可能成了企业智能化发展的桎梏。
扫码添加以下预售联系人,即可预订该书籍
扫码添加预售联系人饶水庆手机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