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碎碎念
最近在微博上,收到了不少私信,问我一些申请相关的事情,是能切实感受到大家的焦虑的,也觉得很像之前的自己。
仔细回想一下,发现这个历程中还是经历了很多,总觉得一句两句说不清,也想写点什么,作为对申请季的完整回顾,倘若能有对大家有帮助的地方,那就真是太好啦~
基本信息
BG目前的offer
Background
大湾区双非一本物流管理(3.5/4.0)
交换经历一段(89.56/)
暑期剑桥访学(疫情转线上)、校级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实习三段、国际志愿者、IACCR志愿者、可持续发展调研杰出营员
Offer
?香港中文大学PublicPolicy
TL:10.27投递,11.17通知面试,
11.27面试,12.3推研
?浸会大学GlobalSociety
TL:11.16投递,11.25offer(无面试)
?浸会大学PublicAdministration
TL:10.18投递,12.19offer(无面试)
Content
语言
自我定位
申请方式+中介选择
申请ing
面试(附CUHKMPUP面经)
留位费
No.1
语言
首考丨.11|台北|6.5
这个成绩不高不低,能达到港校大部分专业的申请门槛,所以考完后一段时间,加上期末的压力,我也没打算刷分。到了今年,想把雅思成绩刷高,又遇上疫情,报名很多次都取消了,状态就慢慢懈怠,复习也很低效。
语言成绩在申请中,作为一项硬性要求,是必须达到的需要花比较多时间准备(港校也不接受先申请再补交语言成绩)。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准备,建议是早点把雅思考到一个满意或者合格的分数,这样到了申请季的时候,压力会小很多,时间也会宽裕很多。
刷分丨.|广州/昆明|万年6.5
因为我个人不习惯机考和视频口试,所以能选择的场次并不多。但这一段的复习,就夹杂着很多事情,压力也很大,所以再次建议早点把分数考出来~
(如果适应电脑上看文字,打字速度也OK的话也很推荐机考,3天出分,效率很高)
附:考场信息对比
————————
考场
台北
广州/昆明
试题
亚太区考卷
大陆地区考卷
承办机构
BC/IDP
BC
报名证件
只接受护照
身份证/护照
价格
新台币
(约合¥)
¥
补充
文具自带,考场也有文具发放,但结束后要回收;
考点提供文具,并要求在考试结束后自行带走;
学习心得其实并没有发言权:)
平时一定要控制时间做题,我每次考试阅读题都做不完,这样丢分就很可惜。剑桥真题要好好利用起来,越新出版的就越接近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我基本没做过几套题就去考试了;
口语考试中,part3的问题要尽量criticalthinking,不要让考官抓到你答案里的漏洞,不然很难圆回来;遇到debate也不要慌,接住考官的debate,分数就能上去~(我第三次口语考到了7)
平时有意识去看一些英文材料,其实对整体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因为今年上半年看了一些英文文献,后两次考试的时候,明显觉得阅读题更容易读懂了,但阅读速度还是硬伤:)
No.2
自我定位
因为我本身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一开始打算申请供应链方向,但考虑到自己对商科不感兴趣,后来在Christina的帮助下,逐渐发现自己对社科的兴趣。
而商科转社科也是比较常见的申请思路,最终就把专业的大致方向定在了公共管理/公共*策。确定申请方向之后,就要着重去提升这一方面的软背景,这对申请,尤其是跨专业申请来说非常重要。
No.3
申请方式+中介选择
申请方式
一般分为DIY,半DIY和签中介。
因为我自己很怕麻烦,再加上对申请对步骤其实不是很了解,怕出现纰漏,觉得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所以选择和中介签约。可以说,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帮我节省了时间和精力。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决定,例如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同学,选择半DIY的方法也是完全OK的。
中介选择
留学中介的选择非常多,从全国连锁的大机构到个人工作室,应有尽有,与此同时,也听说过很多翻车的案例,有的中介还会扣留材料原件,这会导致丧失申请的主动权。而我自己比较幸运,没在这件事上走过弯路,也没特意花费精力去对比选择。是很久之前无意在微博上发现
双非申请老阿姨,观望了两年,发现他们很专业,文书会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匹配相关专业毕业的学长学姐负责,确保文书内容的专业相关性。和其他中介不同的是,为了保证质量,每项服务都会限额。一条龙(涵盖申请的所有环节)签约服务还要进行双向评估选择,可见其真的很抢手啦~
微博账号
回顾这一路的申请历程,学姐们真的给了我很多帮助,比起中介,作为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她们更像是我的朋友。除了申请的相关工作,她们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包括各类规划,心态的调节,资源的取用等等。她们会在我懈怠的时候督促我,在我焦虑无措的时候鼓励我,在我迷茫的时候引导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最终能拿到最想要的offer,起决定因素的,其实是她们的专业和用心。
No.4
申请ing
整个申请流程几乎持续了一年。
2月初和老阿姨团队签约后,先是做了性格测试,再仔细填写了留学申请问题集,目的是了解自己读书的目的,真正需求和整理目前已有经历。根据这些资料,团队帮我分析了申请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做了可行性分析,结合我当时的情况,给出之后几个月内,关于背景提升的建议。
4月初,老阿姨团队根据冲刺、主投、保底的投递原则,再加上我自己的喜好,列出了十个专业/项目,我再根据自己对学校的喜爱程度,课程兴趣等确定了最终投递的选择。
团队帮我选的专业
8月前,因为背景,成绩等已经基本确定,所以这个时候要完成包括PS,CV在内的所有文书写作。文书是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姐们常说,文书是招生官在面试前了解你的唯一途径,所以一定要能体现你的特点以及和专业的匹配度。因此,虽然我投递的不同学校专业大方向一致,但团队还是根据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项目下的研究方向,学校的偏好,帮我写好了不同的文书,用来投递不同的项目,Sharon学姐还会进行润色修改,确定最后的版本,非常非常用心。而Max很擅长挖掘我经历中的闪光点和细节,对现有的经历会反复推敲,完全不存在套用模板,千篇一律的文书。
团队会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推动申请流程。
很快就到了九月的申请季,各大高校陆续开放申请。学姐开始提醒要准备材料,走申请流程。准备资料的过程也很复杂,例如港中文还需要寄送纸质材料和申请雅思官方送分。签约中介也不代表说就能当甩手掌柜,团队高效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及时配合。第一轮申请时间很宝贵,机会也会相对较大,一定要抓紧。
投递资料要注意检查确认,尤其是推荐人的邮箱地址,因为很多老师平时不太用edu结尾的邮箱的。把申请资料投递完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这段时间,要记得每天check邮箱,垃圾箱也要记得检查哦,以免错过学校重要的通知。等待过程中,心态很重要,很容易因为学校的动态,网上铺天盖地的offer喜报感到焦虑,这也是保底学校的意义所在了,如果手上拿到了一些offer,再等别的学校,心态会轻松一些。
当然,能不能拿到offer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门玄学,也可以参考历年每个学校,学院的“营业速度”,确定投递的时间顺序。
No.5
面试
面试邀请是学校筛选过一轮之后下发的,认真把握会有很大的机会拿offer。
不同学校的面试不太一样,港中文提前了10天通知我的,准备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充裕。但别的学校一般不会给那么长的时间准备,所以平时就要注意练习英语口语和了解相关领域的内容。
因为我此前没有很多面试的经验,所以接到invitation的时候很慌,不知道要怎么准备。在此,很感谢老阿姨团队帮我搜集归纳了历年的面试题目,和我一起探讨思路,从学科相关的角度整合答案。也要感谢最亲爱的Christina,帮我挖掘每个题目背后,面试官究竟想获取怎样的信息,陪我不断的练习,熟悉。
CUHKMUPU面经
1.自我介绍
2.全球范围内,公共*策的哪个领域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3.对住房*策的建议
4.职业规划
5.对项目有什么问题
6.考官追问对于项目本身,还有没有实质性的问题?
面试官是项目负责人,外国人,态度友好。开始就和我说takeiteasy,对我提出的一些观点,会利用Zoom平台点赞。聊到激动的地方,还开始和我讲解一些专业知识,但是我太紧张了,都没怎么听进去。
No.6
留位费
港校的留位费很贵,一般是学费的一半,加上给的确定期限较短,在拿到几个offer,或者是手上有保底offer,但还想等更好的学校消息的时候,就会很纠结,需要再三权衡,俗称“甜蜜的烦恼”。这也同样需要参考不同学校处理申请的速度,来决定投递的时间点。
碎碎念Plus
大四这一年面临毕业,大家都会选择不同的方向,但无论是考研,考公,留学,实习,都有很大的压力。选择留学,在没有拿到offer的情况下,会长期陷入一种看似清闲,却又有很多事要做的情况下。看着身边的同学,有的每天都上班,有的每天都泡图书馆,会非常焦虑。再加上peerpressure,那段日子其实挺压抑的,我甚至开始改简历着手找工作。
但回过头来看,焦虑是一定存在的,但却不是那么必要。因为它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会很影响整个的心态。对待申请这件事,我觉得秉持一种“尽人事,知天命”的态度,会舒畅很多。失无可失,所以不必患得患失。
而回顾申请全程,Tina说这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我十分认同。申请本身,就是一个把自己拆开,再重新构建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兴趣,会更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也会有一些对未来的规划并开始真正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人生不能重来,所有经历都算数。
很庆幸能在今年结束之前,就结束了自己的申请季。希望大家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找寻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特别鸣谢
感谢Christina,Danny,Tina,Sharon,Max,Nikki自始至终对我的帮助,不管是学语言,还是后续申请,一直都很耐心的愿意等我,也一直都很相信我,为我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开心;
感谢马老师和张老师愿意做我的推荐人,期望我能去更高的平台,完成自己的梦想;
感谢Alison,Thurman,Ada,Yvonne,以及我亲爱的室友们这么久以来对我的照顾,在每一次考试前给我鼓励,在焦急的等待过程中给我宽慰;
最后,感谢爸爸妈妈从我有留学想法开始就给予我全力的支持,在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我身后接住我,告诉我无论是往前还是停下来,我都是他们最爱的小孩。
我始终觉得,仅靠我自己,是做不好这件事的,都是借由大家的帮助,才让我能够往前迈好这一步。
最后,祝大家毕业季一切顺利!
SylviaCheung
不会写开题报告的
GDUF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