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67.html李春雨,李长淮,王言
随着社会结构的演进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年我国铁路冷链运量仅占社会总需求量的0.92%,有巨大发展潜力。目前,我国还未构建起完整的铁路冷链物流体系,而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是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的核心,亟需加快研究不同模式下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的平面布局及设施设备配置优化。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需求
自年,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形成“南—北”、“东—西”冷链运输需求通道,年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达到2.35亿t,同比增长25%。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测算数据,年国内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将达6.22亿t。
-年易腐农副产品产量趋势及增长率
自年起,铁路冷链运量持续增长,未来随着铁路设施布局完善、设备研发应用、通道规划建设及市场拓展等因素影响,预计年铁路冷链运量将达万t,市场份额也将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稳定在1%左右。年铁路冷链物流运量远高于年,因而迫切需要配套的铁路冷链物流基地支撑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通过设施设备、技术方法、组织管理等资源,主要服务于肉类、水产、乳品、果蔬、花卉、速冻食品及其他特殊冷链货物,为客户提供各种物流服务,应具有冷链货物的冷藏运输、控温仓储、流通加工、冷藏配送等基本物流服务功能,库存管理、商贸、金融、信息服务等供应链服务功能,保税监管、业务培训等配套物流服务功能及资金结算、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功能。其中,冷藏运输、温控仓储配送等属于铁路冷链物流基地专有功能。冷藏集装箱功能区应具有冷藏集装箱的运输、装卸、堆存、配送、掏装箱、信息服务等功能,还应具有冷藏集装箱运输特有的货物预冷、箱体维修、冷藏箱清洗与消*、空箱调配等功能;温控仓储配送功能区按作业流程一般分为收货区、分拣区、储存区、集配区、发货区和退货处理区等,按货物品类需要相应配置常温库、恒温库、冷藏库和冷冻库等,仓库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可提供出入库、存储、配送、库存管理、区域分拨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计
(1)业务流程设计。主要包括总体业务流程、温控仓储业务流程、配送业务流程、运输业务流程4大类。
一是总体业务流程。总体业务流程是明确基地内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主要物流功能间的关系,从整体上顺畅业务流程。铁路冷链物流基地涉及主体类型复杂、数量较多,且资金流与业务流基本保持逆向关系,主要围绕发站作业、途中运输及到站作业3个部分,构建铁路冷链物流基地总体业务流程图。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内部物流作业总体流程
二是温控仓储业务流程。温控仓储业务是冷链物流业务的核心功能,与其他业务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对温控仓储流程进行分析是整个基地作业流程设计的关键,主要包括进站环节、入库环节、库存管理以及出库环节4个部分。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仓储业务流程
三是配送业务流程。配送业务是冷链物流业务流程中最末端服务活动,打通货物“门到门”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备货、理货以及送货3个基本环节,其中,备货环节属于温控仓储或暂存业务内,与出库作业密切联系。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配送业务流程
四是运输业务流程。运输业务作为铁路的核心竞争力,为货物创造空间价值,其作业流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物流中心的集散效能。结合当前铁路冷链运输作业要求,冷链运输流程主要包括运输准备、园内运输以及运输环节3个部分。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内部运输业务流程
(2)平面布置理论。物流基地平面布置理论目前主要有摆样法、图解法、数学模型法、系统布置SLP法、计算机关系布置规划法、自动布置设计程序法、多层仓库定量布置程序方法等。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适应条件和优劣势,SLP方法更能反映出各功能区间的密切关系,又能够充分融合专家意见,因而选取改进的SLP平面布置理论与方法。综合考虑各功能区间的物流和非物流关系,采用加权方法对物流和非物流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综合相关性表,构建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功能区布局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功能区布局模型,得到平面构成要素中的相邻布局,为工程提供优化方案。
遗传算法确定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3)基地设施设备分类及配置方法。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施设备的配置、选择是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冷链设施设备一般投资大、使用期限长,应遵循系统化、适用性、先进性、低成本、可靠性、安全性、一机多用、满足工艺、生产和管理要求的原则进行配置和选型。
一是设施设备分类。冷库包括温度高低、结构形式、用途及规模大小、制冷剂及制冷形式等分类方式,设备分为冷库制冷保险设备、装卸搬运设备、检测计量设备、分拣设备、储存设备、流通加工设备、包装设备以及信息化处理设备7类。基于铁路物流系统成套设施设备体系,综合考虑设施设备选型影响因素,针对冷链物流基地的专业化需求,对不同业务板块推荐相应设施设备。
二是设施设备配置方法。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备配置应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将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功能区客户需求分为接收、入库、分拨、仓储、加工、包装、出库7大作业环节。结合功能库,构建每个作业环节对应的业务功能;结合设备库,构建每项业务功能对应的备选设备;结合现场调研,确定每个备选设备的运行参数。设备配置原理属于四阶“一对多”复杂问题。为此,根据需求传递理论,按“需求→功能→设施设备→参数”多层传递的方法确定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施设备配置方案。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施设备配置模型框架
结合铁路冷链设施设备分类及选型,根据温度高低、用途及规模大小、制冷剂及制冷形式、结构形式等方面对土建式、装配式及组装式3种结构类型的冷库进行分析,按照上述多层传递方法研究冷库设施设备的配置条件、配置数量及设施设备计算能力等,并结合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周边工程建设条件和运输组织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综合考虑冷库设施能力、设备技术先进性和购置成本、客户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提出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施设备配置方案。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平面布局及设施设备配置方法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冷链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要求,提出适应不同冷链业态需求的方法和技术。然而,还需要以效益最优为目标,发展立体式自动化设施设备,在整合铁路冷链物流基地信息系统资源基础上,应用成熟的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服务质量标准化和物流状态可视化,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现代化、专业化的铁路冷链物流服务。
如果您需要订阅杂志,请致电:
投稿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