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菁芃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与流程分析 [复制链接]

1#
甲氧沙林搽剂能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170222/5229043.html
(~上接10月19日文章)“成功的供应链管理需要从根本架构上改变单项事务动作管理的传统模式,通过系统性针对供应链系统中全部整合流程进行科学化管理。”

当企业从小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向全球化迈进的过程,随着组织规模逐渐发展壮大,组织分工会越来越细,粗放式的管理不再有效,面临风险加大、组织复杂、效率降低等问题,这时不可避免地要建立流程,使企业在有条不紊的规范中运行,合理流程可以定义清晰的分工界面和合作机制,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流程活动就像一部机器的零部件,各司其职,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建立基于供应链系统的流程管理是促使公司在效率与规范之间取得平衡,同时是运作向标准化迈进,这也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流程决定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方向,同时也是实现管理可视化的基础条件。

三、供应链流程概述相对于传统上将供应链活动按功能单元或部门进行划分的做法,供应链流程模型是一种渐进式的替代方案。传统供应链通常将重点放在供应链中不同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生产活动的分工上,目光较为短浅。而新的供应链流程则扩大了企业的生产重点,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创造价值。在供应链内利益相关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实施流程管理方法,能够促进高效交易,并催生更有效的关系结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注重流程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可能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因为供应链既涉及战略流程,又涉及运营流程。此外,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整个供应链流程中,既涉及主要流程,又涉及一系列子流程。除非企业对每个流程都有正确的识别能力、清晰的理解能力以及一致的管理能力,否则供应链的成功将是转瞬即逝的。下面菁芃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供应链中的五个主要流程,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一个已经被普遍接受的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的框架来实现。SCOR模型采用一组通用的定义和度量标准,使得企业能够理解供应链流程并评估绩效。下图相信大家在网络各种渠道都曾经见过,这个供应链流程经典架构图既揭示了规划、采购、生产、交付和退货等流程是如何在企业内运作的,同时也告诉供应链从业者如何在企业间建立自然协调高效的流程联系。综上所述,现代供应链管理流程结构主要包括:规划流程、采购流程、生产流程、交付流程与退货流程五部分,菁芃下面将逐一分解并就其系统功能进行阐述。Part1:实现供需一体化——规划流程供应链规划指的是制定总体战略以使供应链中的供给与需求实现同步,具体是指为实现在供应链中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的目标,企业需要提前制订计划来对资源、流程和关系进行管理。根据供应链理事会的定义,规划的过程包括收集客户需求、收集有关可用资源的信息以及平衡需求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规划和实际资源之间的缺口),最后一步是决定为弥补规划和实际资源之间的缺口应采取的措施。在其他业务流程中做出的决策都是基于需求规划的结果,因此需求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际上,需求是驱动供应链的重要的因素。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供应链中只有一个独立的需求,即向供应链中的最终用户按照其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交付指定数量的产品。无论最终用户是零售商店或网上购物的消费者,还是购买产品以进行进一步加工的企业,这些最终用户决定着真正的产品需求。供应链中负责服务最终用户的企业会遇到这种独立的需求,而其他企业遇到的需求则会因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履行和购买*策而受到限制,这种需求被称为衍生需求或从属需求,因为这种需求是供应链中其他企业为满足其直接客户的需求而产生的间接需求。因此,在任何一个特定的供应链中,只有一类企业会面对来自客户的直接需求,其余企业面对的仅是由直接需求衍生出的间接需求。因此,企业必须从综合的角度进行供应链规划。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共享需求规划可以实现从一个流程到下一个流程的无缝衔接。由于一般情况下需求是所有供应链活动的触发因素,因此需求规划对其他的供应链流程有着直接影响。采购部门需要准确的需求信息,才能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数量的原材料;生产部门需要准确的需求信息,才能高效地进行生产调度;物流部门需要准确的需求信息,才能维持适当的库存水平,并及时安排交货。在供应链管理整套流程中,需求管理是指识别所有商品和服务需求以扩大市场的活动。需求管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预测需求客户需求几乎不可能是完全稳定的,因此企业需要提前预测客户需求,以合理分配库存以及其他资源。预测是需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企业可以基于需求预测来估计未来的产品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商业决策。基于准确的需求预测,采购部门可以订购正确数量的产品,生产部门可以生产正确数量的产品,物流部门可以交付正确数量的产品。相反,不准确的预测将导致供需失衡,并造成缺货、销售额减少、库存过剩和报废成本高、材料短缺、市场反应能力差和盈利能力差等后果。例如,任天堂游戏公司(Nintendo)首次推出Wii游戏机时,其销量大大超出预期,导致该公司几乎难以满足大众对该产品出乎意料的高需求。正是由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客户的波动性,所以预测需求和实际需求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差,这是企业可以预料到的。因此,需求预测的目标是使预测值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偏差最小。为了得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企业必须考虑影响需求的因素。此外,买卖双方还应互相分享有关供需的信息,以便对方做出准确的决策。供应链管理者还应认识到,高质量的需求预测不仅有益于核心企业,而且也有益于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具体的益处包括降低库存、减少缺货情况的发生、制订更流畅的生产计划、降低成本以及改善客户服务。这些益处是通过减少牛鞭效应来实现的,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用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且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有人认为,预测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因为没有任何技术可以提供%的预测精度,但经验往往有助于提高预测精度。一般来说,预测方法分为两大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这两种方法都依赖过去的需求数据,因此随着对未来预测的深入,这些预测方法将产生不太准确的结果。因此,通常建议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预测方法。其实定性预测方法以判断性评价和直觉作为基础,通常在当前数据不可用或数据有限(例如新产品信息)时使用。定性预测方法的成本相对较低,但其预测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测人员的经验和技能,以及可用的信息量。定性预测的输入信息可以来自不同的实体,例如内部和外部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或者客户。定量预测方法利用基于历史数据的数学模型预测需求,因果变量也包括在内。时间序列预测和因果关系预测是定量预测的两种主要方法。时间序列预测基于以下假设:未来是过去的延续,因此可以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需求。而因果关系预测则假设一个或多个因素可以影响需求,因此可以用来预测未来需求。尽管所有的预测方法都试图准确地预测需求,但最终所有的需求预测都是不准确的。预测成功的关键是将实际需求与预测需求之间的误差降到最小。尽管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市场上可能会出现诸多影响需求的不可控因素,导致预测需求与实际需求偏差过大。尽管如此,需求预测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市场营销部门和运营部门制定目标和执行策略的依据。这些目标和策略是通过销售和运营计划(SOP)流程来制定的。2、营销和销售规划有效的需求管理流程有助于企业制订更加可行的营销和销售规划。一般来说,企业会在同一时间段对同一产品进行多个维度的预测。对于制造商来说,进行财务预测、生产预测、营销预测和分销预测是很常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预测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在沟通和执行方面产生冲突。显然,一个企业必须在内部给出一个所有职能部门都同意并且能够执行的统一预测。为了达成统一的规划,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正在被广泛采用。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如下图所示。(1)使用一种或多种预测方法对未来的销售额进行预测。(2)在需求规划阶段,销售和营销部门会根据现有产品的促销情况、新产品的推出情况或者产品的淘汰情况对预测进行回顾并进行必要的调整。(3)在供应规划阶段,运营部门(包括生产部门、仓储部门和运输部门)会对销售额的预测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现有产能是否能够按时按量地满足预测需求。(4)召开销售和运营计划预备会议,来自销售、市场、运营和财务部门的人员将参加会议。该会议将对初始预测的结果进行讨论,并对先前出现的无法满足产能需求的问题进行回顾和解决。(5)召开销售和运营计划高管会议,对有关销售预测和产能的问题做出最终决策。在此次高管会议上,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将形成统一的需求预测,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运营计划。此次会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各职能部门达成共识。关于收入和成本之间的权衡也将在本次会议上做出决策。一旦最终规划获得批准,就要为每个职能部门制定适当的指标,以实现协调生产。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能够使供应链中的所有相关方的意见达成一致,以促进企业在制订和执行营销与销售计划时能够协调一致,互通有无。基于互通协调而产生的决策和行为将比传统的多计划方法更为准确。(未完持续,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