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临床专家 http://www.txbyjgh.com/zjjs/m/Index.asp?page=1/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发改经贸[]号,简称《实施方案》),对推动两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并将其作为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制造业产业链、物流业供应链相互关系和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两业融合发展不仅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高品质物流服务需求促进物流业提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的发展格局下,加快两业融合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高端,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信息共享是两业融合发展的环境基础,将创造发展新价值
信息共享是两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基础和关键环节,有利于从内在价值挖掘层面打破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壁垒,为两业要素资源整合和发展数字经济营造信息环境。首先,信息共享将为制造业、物流业在供需有机衔接层面提供战略、规划和运作决策支持,在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基础上提高两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及提高质量。其次,信息共享将加快两业闭环的信用体系建设,既改变我国制造业物流业之间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共享不深入不全面,相互信任度较低,又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对接,改变制造企业核心业务信息共享难,物流外包业务常常局限于储运环节的浅层次供应链建设问题。其三,两业在供应链上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还有利于生产与消费循环系统的建设,彻底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全面不深入,无法对制造企业各环节物流业务进行系统优化的问题。《实施方案》的出台,不是简单的两业的业务层面的对接,而是产业链供应链流程与模式再造,对促进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物流大融合,对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经济循环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对推动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均将产生积极和创造性的影响,将创造两业各自及整体的新价值。
(二)标准衔接是两业融合发展的运营基础,将提高整体的效率
产业链供应链衔接标准的规范一致,是打破两业界线,实现融合发展的运营基础。首先,两业标准规范的一致,制造业和物流业各个运营环节才能顺畅衔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要素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两业各自和总和的运营成本。其次,两业标准规范一致是适应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物流新型业态模式发育的内在要求。其三,物流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加快建设,将在已经制订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的基础上,向制造业、流通业两端延伸,为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衔接奠定标准基础。《实施方案》提出促进标准规范的融合衔接,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衔接,鼓励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包装模数上取得一致,将提高制造业物流业的整体效率。
(三)设施协同是两业融合发展的运作载体,将提升两业的效益
在两业信息共享和标准衔接的基础上,加快设施、设备协同,必将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载体,产生基于价值创新和效率提升的新效益。一是物流设施、设备围绕服务制造业进行协同布局,对满足制造业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快速供应的同时,必然产生基于专业装卸、运输、周转的规模经济效益。二是有效解决物流设施与制造业布局衔接不畅的问题,对于优化物流自身布局,充分发挥在物流网络中居于要素聚集和整合顶端位置的物流枢纽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干线、支线、配送的无缝衔接,将有效提升物流业发展效益。三是两业基于物流设施载体的有机衔接,必将最大限度提升装卸、运输等载运设备的利用效益,并提高标准化、专业化程度。《实施方案》提出促进设施设备融合联动,在国土规划、物流枢纽布局、设备对接等提出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必将有利于提高物流业对制造业经济效益,并为两业融合的深度和韧性提供效益保障。
(四)市场主体是两业融合联动的动力所在,将激发高质量活力
两业联动是市场行为,是市场运行主体追求价值实现和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的经营活动,具有由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动力,必将为两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活力。首先,两业联动发展是企业追求价值和提高效率、效益基础上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具有创新的可持续性和不断提高效益的内生性动力。其次,两业市场主体的联动,将有效解决物流企业小散弱的问题,培育符合市场配置资源要求的高质量物流龙头,整合过于分散的经营资源,激发物流市场活力。其三,物流企业活力增强后,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业务充分外包,提高制造业供应链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抓住了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协同的关键所在。
(五)流程贯通是两业融合联动的发展支点,将促进大循环格局
两业融合不是简单的业务合作关系,而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技术的两业业务流程融会贯通,是实现两业联动发展的支点,将形成从生产到终端消费的产业运行大循环。一是提升制造业与物流业供应链协同能力,促进两业资源整合、流程对接、组织协同,奠定大循环的两业链接环境。二是优化设计从生产、采购、销售到配送整个供应链流程,加快流程再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一体化运作,为两业联动提供微观循环落脚点。三是制造业产生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将产生规模经济发展路径和集成化管理模式创新,形成专业供应链服务循环。《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业务流程融合协同,有利于促进我国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方向转变,推动制造企业聚焦其核心创新能力,提升两业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效率,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并在扩大开放下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二、开辟推动制造业物流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一)优化制造业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
围绕制造业物流业补短板、促创新、融发展需求精准搭建适宜政策环境,通过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减税降费、人才引进等政策创新,全方位、全领域推动要素投入效率提升,助力制造业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是营造制造业物流业深入融合的营商环境。要理顺两业联动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创建良好营商环境。聚焦两业联动改革发展痛点、技术难点、联动弱点等问题,加大制造物流企业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消除市场配置资源的障碍;二是创新为制造业物流业深入融合服务的金融服务模式。以疏通联动企业和融合环节融资难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加强合作,以简化金融服务流程为抓手,以提高办事服务效率为目标,提供面向融合企业主体的无需抵押担保的创新融资服务产品。三是培养两业联动的龙头企业。要发挥政策对龙头企业在两业联动发展的带动示范作用,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两业联动龙头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联盟、联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要素资源整合优化,提升两业联动集约化发展水平。四是搭建产学研咨询服务平台。综合高校人才、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实力,建立集产、学、研一体的两业联动信息服务平台,破除联动主体信息互通共享障碍,提高联动发展创新能力,提升两业联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搭建产学研咨询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牵引两业联动高端化、高效化融合发展。
(二)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模式创新
加快制造业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模式,并加快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方向创新发展,深刻改变产业竞争格局,推动制造业高效率、高质量、差异化发展。一是鼓励制造企业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引入第三方物流专业化供应链联动服务,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共建创新供应链协同模式,实现资源优化整合、物流效率提升的效果。二是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采取国内集中攻关与吸收国外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补齐产业链上游短板,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推动制造业供应链模式从纵向向横向模式转变。推动制造企业调整供应链组织形式,变锥型结构为扁平结构,与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同步化、协同化,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建立两业融合发展机制。四是鼓励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运用,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工厂、各工厂之间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的无缝对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步伐,根据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进行柔性生产,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附加值。
(三)推动物流服务模式和业务运作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我国物流骨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基础设施间的协同衔接、互联互通,提高干线物流效率、促进干支高效衔接,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作体系,为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智慧化物流,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三是优化物流组织模式。鼓励和支持共享物流模式、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发展,释放互联网+物流的组织创新和业态创新发展活力。四是培育两业融合的物流龙头示范企业。培育企业信息共享一体化、设施设备标准化、核心技术创新化等方面龙头企业,发挥行业示范效应,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签订战略协议等方式,鼓励一批企业主体做大做强。
(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循环体系
加快构建形成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两业联动系统,提高面向全国、国际生产消费的终端服务能力。一是加快推进物流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形成落地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以产业链供应链联动融合助推制造生产工艺流程智能化,形成新的制造业循环体系。二是鼓励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推动物流供应链企业面向制造业提供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增强制造业的市场需求捕捉、需求响应和敏捷调整能力,为制造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物流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发展与升级,加快形成两业循环发展系统。三是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制造业物流业的物流信息资源开放互联,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互通交换,贯通信息链条,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联动和协同,提高物流的效率效益和服务水平,形成基于信息平台的价值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