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两千年历史的黄埔港
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步与繁荣
未来,它将有大变化!
《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年)》正式发布
黄埔临港经济区
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黄埔临港经济区将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创新等系统升级,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港城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发展理念全面彰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今后五年“小目标”
黄埔临港经济区
将实现建成
数字经济试验区、新贸易创新中心
港城融合示范区、滨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数字化社会治理示范区
未来五年将这样干
构建“一核三带多点”格局
▼
在空间格局上,《规划》提出在黄埔临港经济区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构建“一核三带多点”。
以中国软件CBD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产业内核,发展数字创新带、滨江商务带、文旅休闲带,进而带动十五个特色功能区多点发展,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信创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
“一核”
数字经济核心区
规划范围:护林路东部区域,以中国软件CBD为核心,包括中国游戏软件谷、中国智能网联国家创新中心等,是“双轴”之一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发展重点:
打造中国软件CBD起步区,加快建设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信创、“区块链+”场景应用为特色的数字核心产业园区。将状元谷一带打造成为信创产业发展基地。将中国游戏软件谷打造成电子游戏产业共同体、游戏产业研发及传媒平台。加快建立全区绿色金融体系。联动区块链与特色金融。
△保利鱼珠港效果图
“三带”
数字创新带、滨江商务带、文旅休闲带
数字创新带
规划范围:护林路沿线区域,是“双轴”之一科技创新轴的重点区域。
发展定位:聚焦核心装备、系统软件、信息技术、自动驾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领域,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布局大科学装置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打造十里数字经济产业长廊。
发展重点:
以护林路为发展轴带,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产业,争创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国家级信创基地,加快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抢先建设新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鱼珠智谷、黄埔链谷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推进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中国工业互联网中心、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等建设。
滨江商务带
规划范围:沿珠江北岸黄埔港岸线,是“一岸”的沿江产业带“最强最美十公里”。
发展定位:
实施亲水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贯通,全面融入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六个功能带”建设;加快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邮轮游艇、城市物资运输功能布局,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生态织补修复,串联沿江生态岛屿,加强与主城核心区共融协同。
文旅休闲带
规划范围:包括深井、长洲、洪圣沙、白兔沙、大吉沙、娥眉沙、大蚝沙等七个江心岛屿及珠江水道在内。
发展定位: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生态织补修复,串联沿江生态岛屿,优化水上文旅线路,将连片岛屿打造为黄埔区滨水文旅休闲带、珠江国际慢岛。
“多点”
十五个特色功能区
规划范围: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
发展定位:规划建设十五个特色功能区,涵盖数字经济类、综合服务类、宜居生活类、生态休闲类、文化宜游类等特色功能,全方位保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
发展重点:
数字经济类。包括黄埔科学园、枢纽发展区、CBD数字产业区、双沙软件产业集聚区、智创宜居拓展区。综合服务类。包括鱼珠航运服务商务区、国际总部与产业金融中心区、数字智创集聚区、大沙地智慧商业服务区。宜居生活类。包括茅岗横沙智慧社区、文冲文园智慧社区、智创宜居拓展区。深挖内需潜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培育壮大多元化消费。生态休闲类。以龙头山森林公园、黄埔公园为生态保护区的中心,建成城市综合性生态休闲公园。文化宜游类。建设珠江国际慢岛(包括长洲岛黄埔历史文化休闲区、大吉沙隆平现代农业休闲区等)、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串联整合黄埔古港、南海神庙、黄埔军校旧址等人文优势,打造新时期海丝文化与全球海洋文明的共情交融平台。
转型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在现有的实体经济基础上
实现产业数字化
《规划》提出将推动黄埔港区域传统优势的航运、贸易、服务等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形成智慧物流、数字航运、数字化贸易新产业链条,谋求产业发展新优势,加速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并通过引进新型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数字金融等业态,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具体而言,将打造以黄埔国际邮轮城为核心,以港航中心片区、外运大楼片区为两翼的航运数字港。
△黄埔国际邮轮城效果图
黄埔临港经济区更承载着
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和实现数字产业化的任务
《规划》提出,黄埔临港经济区将构建集“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值得一提的是,护林路将打造十里数字经济产业长廊,成为广州科技创新轴的重点区域。
△中国软件CBD总部效果图
△南方智媒大厦效果图
△广州日报科技文化中心效果图
激活
擦亮海丝文化名片
《规划》提出,该区域将打造特色海丝文旅主题休闲区,整合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推进以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外贸博物馆为核心的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建设;以黄埔军校为核心,联动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山纪念碑等近代历史文化古迹,打造军事文化旅游地标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企业文化培训基地;以水稻公园、生态公园为主题,提升白兔沙、大吉沙、大蚝沙、娥眉沙等江心岛休闲功能,并加快建设隆平院士港。
交通方面
▼
黄埔临港经济区规划“两高三快”主干道路,形成“六横六纵”路网结构,加强南北向与科学城、生物岛、大学城等重要功能组团的交通联系,构建湾区一小时商务交通时效圈和主城区三十分钟通勤交通时效圈。
生态环境方面
▼
将以珠江东十公里滨水岸线、龙头山森林公园、长洲岛、大吉沙及河涌等为依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珠江岸线的生态修复与功能调整,构建网络化、多层次的城乡绿色空间和“绿脉”体系。
根据《规划》显示
未来5年,黄埔临港经济区这些项目
被列入重点规划
对黄埔临港经济区
充满期待!
编辑
黄嘉露
责编
张静
校对
张静
来源
广州黄埔发布